告别迅雷后,转型投资人的程浩,我们有几个问题请他解答
2016-01-29 19:51 程浩 迅雷 天使投资

原迅雷联合创始人程浩,离开迅雷后创立了松禾远望投资基金,打算在企业服务、VR、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投资。他认为,中国缺能看得懂技术创新的投资人,而他热爱技术创新。

参加完迅雷28号的年会后,程浩正式告别了这个他和邹胜龙一手创办13年的公司,在年会上,他和迅雷的1000多名同事一一拥抱告别。今天,他将重新启动松禾远望投资基金,加入这个包括他在内只有4人的新公司。逐鹿X第一时间专访到了这位在互联网行业耕耘15年、刚刚转型的“新锐投资人”。

以下为专访实录,由逐鹿X整理: 

成功创业后不甘好奇心驱使转型做早期投资人  

逐鹿X:您选择做早期投资,除了在“致内部信”中提到的“想看看世界”及“有了优秀成员加盟而放心离开”外,还有什么别的助推因素吗?

程浩:选择了做投资,于我而言是很自然发生的,一般的创业企业到了纳斯达克上市的阶段,就基本上比较成功了,那么,我40岁就退休的话还太早,天天游山玩水的生活我也受不了,能选择的无非就是再创业,而我已经创业了13年,至少现在这并不是我的打算,所以投资是一个比较好的选项。

从我自身来讲,确实对新鲜的东西比较好奇,这也是对投资很重要的一点。一有新的科技类产品上市我都会第一时间去尝试:好玩的智能硬件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水杯、智能手环,不同品牌功能迭代后的智能手机我也会去高频体验,一出来我都会第一时间去买,不过之前有的还不能用谷歌,还要翻墙,折腾半天才能用(笑)。

逐鹿X: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现在做的松禾远望基金,和其它两位合伙人(汪洋、厉伟)怎么凑到一起想去做投资的?

程浩:松禾远望第一期基金的规模是2亿多人民币,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时间完成募集,主要投天使到A轮的项目,LP基本都是一些老伙计和传统行业的企业家,已经投资了6个项目。

汪洋在腾讯的投资部做了6年,后来被我挖到迅雷的投资部,之后他离职后去了松禾,我经过汪洋的牵线我认识了厉伟,刚好那时候自己也有做投资的考虑,大家本身也相互欣赏,三个人就很深入的探讨了这个问题,时间大概是2015年的10月份左右,这支基金准确讲是和松禾合作的基金。

创业者转做投资的优势是更了解创业项目的痛点和难点

逐鹿X:据我们了解,您的新基金关注企业级服务、互联网金融、VR和AR以及人工智能四个方面,具体您看这些领域的方法论可以简述一下吗?

程浩:一个大领域不代表里面所有的公司都是我们的投资方向,我们其实最大的优势就是懂创业机构内部运作协同的需求,表达出来可以简单的理解成:

1、企业级服务,我们看企业级服务和很多投资人看的视角不太一样,自己就本身是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所以很多创业公司的需求和痛点我很理解,因此在问创业者时也会很直接。“能给我一个月省多少钱?省多少headcount?实施成本多高?内部流程要做哪些改变?”从需求的角度来讲,人力成本上升太快,劳动法保护太严格,再加上企业比较重视降低管理成本,能外包就外包,同时,移动的普及,SaaS的移动化在国内也是一个趋势,这几个原因催生了这个领域比较火。

2、互联网金融,P2P和移动支付都不会投,更多的还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当然也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的互联网化,但是这块通常会有一些政策合规性的要求,因此在这一块也会更谨慎些。

3、VR和AR,更多的也是投资VR+,是VR在行业的应用。

4、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基础服务百度、讯飞、微软、谷歌都已经做了,包括基础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脸识别之类的。我们投更多的还是人工智能对行业的改造,也就是人工智能+。

早期投资没有比人更重要的了

逐鹿X:您的创业经历对投资策略有什么影响?您的投资哲学是什么?怎样去判断一个项目或创始人?

程浩:这个问题很综合,我们目前投的都是早期从天使到A轮,投资无非看重人和事,越早期的项目对人的权重看得越高,越后期的项目对事的权重看得越高。所有前期我们投的6个项目,全是百度或者迅雷的“老伙计”,都是认识了8年以上,我们也比较放心。

这6个项目都是互联网金融和企业级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和VR我也在很密集的看。就像迅雷最早期做的分布式存储系也不靠谱,但是只要人靠谱换一个方向照样能跑出来,但是人不靠谱即使方向做对了也会被竞争对手赶上。

逐鹿X:作为早期机构如何帮助创业者把投后项目跑出去?

程浩:从创业团队来讲,投后第一需要的是人,一个项目需要补充什么样的人,对人才的了解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会一直A轮及后期基金保持良好关系,来帮助项目后期融资,这也是我们主打行业背景基金的核心原因。

创业要在一个领域深挖,投资则需关注更广泛的领域

逐鹿X:创业13年后重新再做一家新的基金,这次创业对您的挑战是什么?

程浩:我的优势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人脉、技术、产品、运营、市场都干过,也有很多创业者的资源、技术背景和规划视角。我觉得投资和创业有一点不太一样,创业通常是在一个领域挖的很深,投资则会在相对比较广的领域快速学习,所以我觉得对所有投资人来讲快速学习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之前有同事离职创业,我的第一个想法肯定是留人而不是去投资,所以之前并没有单独投过项目。

逐鹿X:相比起13年前的创业,您在心态上有哪些变化?

程浩:做投资人是甲方,创业者是乙方,我做了十几年乙方,了解乙方需要什么,他们喜欢找人,不喜欢被干涉,被替做决定,也不喜欢跟投资人签对赌协议,投资人拿KPI考核,派财务总监,创业者很容易会放弃长期利益而只关注短期利益,对我们来说意义并不大。所以对创业者的心理了解是我们很重要的优势,我们会更从创业者的角度考虑。

个人也和13年前刚从百度出来创业完全不同,当时各方面都不是很成熟,现在已经在一个企业摸爬滚打13年,无论是自信心还是经验和当时从百度出来是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还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中国缺能看懂技术创新的投资人

逐鹿X:您对未来的技术创新领域怎么看?

程浩:虽然现在国内的一流院校会培养不少技术人才,但是主流还是海外留学生,所以国际化很重要。我现在每三个月飞一次硅谷,和硅谷的投资人看项目,去了解世界最前沿的方向。

中国互联网在过去的15年都比较依赖于模式的创新,技术创新比较少。在中国看项目,100个项目里90个模式都是商业创新,剩下的10个中虽都说自己是技术创新,但实际上只有1个是符合技术创新。但是在美国,2、3个项目里就有一个有比较强的技术门槛,区别还是很大。所以,长期来讲,技术创新的比例会大幅增加,中国肯定是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并举。所以从投资趋势来讲,未来需要更多能看懂技术创新的投资人。

从我个人角度来讲,看技术项目也有好处,技术门槛高,投资就会更明确,只需要投具备这个技术的人就可以。但是团购之类就完全不一样,门槛过低,一时之间上千个团购,很难保证你投的那个会杀出来,这是模式创新很普遍的问题。因此,未来投技术创新整体来讲会是一大趋势。  

给自己的标签:最热爱技术创新的投资人

逐鹿X:您说要花十年时间打造一支顶级基金,那么您认为一流的、顶级的投资基金需要具备哪些方面。

程浩:其实只要看Portfolio,回到最本质还是看你投了哪些公司,PR再好,投资经理、合伙人再牛,但最终考验的还是投了哪些公司,所以最终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我觉得十年时间不算多。

逐鹿X:基金base在深圳吗?未来的覆盖范围。

程浩:这个基金注册在深圳,现在已投的几个项目基本也在深圳。从我的角度来讲我一直在深圳,所以有很多资源,合伙人汪洋也在腾讯,所以我们在深圳的创业者资源会想对多一点。但是未来我至少一半的时间会在北京,希望在北京投出60%以上的项目。后期,随着团队和基金规模的扩大,会cover上海和硅谷,我会每隔三个月的时间去一趟硅谷。

逐鹿X:如果要给自己一个标签,您觉得是什么?

程浩:最热爱技术创新的投资人。中国需要技术创新,要平衡发展,不能全是模式创新,但是现在能看技术创新的投资人并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