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影院为让影院降低运营成本、延伸商业模式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它的到来能否也带给观众真正好的“智能”体验?日前,阿里影业旗下的粤科软件在北京发布凤凰佳影“电影云”。目的是为了让影院实现智能化,即帮助影院提高上座率,降低运营成本,为影院拓展衍生品电商收入。而观众则可以获得自动扫码检票、退票、改签等体验。问题是,智能影院能做到同时取悦好影院和观众吗?
2015年4月,粤科软件被阿里影业以8.3亿元收购。 8月26日晚间,阿里影业公布的文件显示,粤科软件的产权交易合同及补充协议的所有条款及条件均已完成。
粤科软件与阿里巴巴原有的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相融合后,凤凰佳影推出了“电影云”。凤凰佳影也从一款功能性软件升级为一套全新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该系统服务将主要瞄准了目前电影院经营上两大痛点:运营效率低下、收入结构单一。
去年年底,粤科软件联合首都电影院在北京金融街店推出首家智能影院,基于上述解决方案开始试运营“电子检票”模式,推出自动扫码的闸机服务,实现观影自助化。即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影院自助售票机购票以后,只要在影院入口的闸机扫码就可以进入影厅。
同时,还引入一套TMS(数字电影的放映控制系统)系统,实现放映自动化,从而降低运营的人工成本。
粤科软件总经理李祥雄称,目前在全国有超过1000多家影院在使用凤凰佳影的系统,在没有自动化闸机以前,每个入口至少需要配备一个工作人员,且影厅数基本与人工数量均等;在没有TMS(数字电影的放映控制系统,影厅放映可智能读取放映时间,实现自动开启、关闭)。以前需要四五个放映员,现在只需要1个人。总体来看,这套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首都电影院常务副总经理于超向记者表示,以自家影院为例,最极端的情况下,检票口不再需要安排工作人员。在检票的流畅度方面,经过1年多的磨合效率已经有了大幅提高,每个观众过闸机是七八秒,现在只需要1秒左右就能通过。
另外,智能影院在管理上也提出了数据化的要求。据悉,“电影云”有两面的数据作为支撑:阿里巴巴提供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支持;结合淘宝电影的预售数据,用户观影喜好以及地理位置,帮助影院实时掌握售票情况及影片热度,为影院提供可靠、合理的排片计划参考。
在解决影院单一的商业模式方面,“电影云”系统相当于建立了一
个线上的电商管理平台,通过将衍生品的售卖电商化,让影院传统设施和电商平台直接对接,影院则变成一个电商平台的流量和用户入口。作为影院,则获得了除票房分成以外的引流收入和商品销售分成收入,
传统影院销售衍生品,需要配备销售人员,设置相关柜台,还要承担一定的库存压力。只要在影院内,用海报墙、智能电视等方式来展示天猫、淘宝上的正版电影衍生品,观众通过手机就可以购买。据悉,该功能将在9月份对外开放。
以上为智能影院在管理数据化、观众观影自助化上试图带给影院和观众的便利体验。听起来是个一举多得的解决方案,但对于影院来说,仍有许多需要磨合的新的管理和运营难题值得思考:如自动闸机需要不需要配备相应的人工维护,按什么比例配备?
在提供人性化服务方面,虽然智能影院为观众提供了预售影票的改签(上映前3小时前可以改签)、退票(开映前24小时前均可以)服务,但对于智能化检票的体验仍存在疑虑。按照粤科软件总经理李祥雄介绍,跟人工服务相同的是,闸机系统会将观众过闸机的时间设定在开场前10—15分钟。问题是,在电影放映前十五分钟,闸机处于人流高峰期,如何避免拥堵造成体验不好,尤其对于一些只有1个大进厅口的特殊影院?而且每个影厅放映时间的不同导致每张票据被允许进入闸机的时间范围也不同,目前该系统能做到有条不紊的高效运营吗?
随着购票、检票、放映系统的智能化,观众在影厅的停留时间也将大大缩短,为观众即使通过观看海报和电视扫码进行购买仍花费一定的时间(在wifi和手机信号良好的情况下),影院即使提供了一个衍生品的线上购买平台,实际购买转化率会不会仅仅因为“智能”而变得更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