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副总裁童晨:如何寻找泛娱乐行业的独角兽?
2016-04-05 13:02 童晨 IDG 泛娱乐领域

在泛娱乐领域,IDG投资逻辑的出发点,是在普适性的趋势当中,寻找善于抓住变化的创业团队,这是我们判断项目的核心。

在2016“IDGVIEW·思享前行”投资趋发布大会上,IDG副总裁童晨就IDG泛娱乐投资发表了相关演讲,其表示:

1)线下场景与内容制造会是IDG关注泛娱乐的两个主要核心;

2)直播是新崛起的领域,创业难点在于直播的运营,包括内容筛选与法律监管;

3)网红是流量来源,需要甄别其背后来源的类型;

4)VR大热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中国VR领域热度已领先周边国家。

以下是演讲实录(有删减)

在泛娱乐领域,IDG投资逻辑的出发点,是在普适性的趋势当中,寻找善于抓住变化的创业团队,这是我们判断项目的核心。

我把逻辑分为两条主线:一是方式性的变化;二是内容性的变化。

首先看娱乐方式的变化。基于一些产品的原则,某些小的方式的改变更容易被接受。最早我们在考量B站项目的时候,实际上它的弹幕娱乐互动是一种新的方式,我们更关注的,就是在一些产品上有独特的、突出的亮点的变动。 

移动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低门槛、随时、私密都是我们在移动当中考虑很多项目的出发点。2015年大型设备非常普及,5寸以上的手机可以做到单价900元以下,4G网速提升,16年支付的普及带来方式红利,点播、打赏、游戏会变得更牛。

在泛娱乐当中,很多人关注线上的机会,其实,娱乐很多还是需要到线下接地气的,在场景地迎来一些技术升级。在用户流量极其密集的地方,竟然比旁边买羊肉串的排队还长,说明用户愿意为一些特别的体验付费。对于一些线下和技术相结合的项目,也是比较好的方式。

另外一条主线,是娱乐内容端的变化。我们有内容的新制作和新传播方式,用手机可以拍视频,相机的分辨率越来越高,移动端也出现一些新的渠道,这些都为内容端带来最大的变化。 

提到内容端,IP本身最近大家炒得非常热,什么叫做IP?在我们看来,首先,你要能够卖出衍生品,能够影响大家的三观,且具有一定的人群发展空间。符合更小众的IP投资价值不会太大。我认为,一个好的IP一定需要对人有长时间的陪伴,像《新闻联播》、迪士尼等等。

在内容端的变化,就是新媒体的制作方式,现在有了新兴的媒体渠道。原来一些年轻的、有才华的制作人,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够拍一些电视剧、电影,在一些大的渠道上得到崭露头角的机会,现在,有了新媒体的制作方式和传播渠道,一些年轻有才华的人可以更好的崭露头角。

现在95后网民已经到了开始装逼的年龄,其实,装逼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喜欢在网上表现自己和传播自己,并不一定对一个事情理解特别深。抓住了这样一个心理和变化,我们觉得新一代的平台会导致新一代的内容。

最近有几个大家讨论比较多的热点,直播肯定是热点,我们怎么看待直播?直播这个概念,应该算是2016年瞬间崛起的流量变现模式,究其逻辑,因为在直播上不管是付钱的用户,还是做直播的主播,装逼荷尔蒙的刺激使人更能够得到快感。 

直播这个产品本身,技术门槛已经不算很高了,基本上现在到了人人可以做一个直播软件的程度,但技术门槛不高的同时,运营监管的难度非常高。现在可能缺少一个行业性的事件,让这个产业变得更加有监管。

垂直品类,我们觉得可能会有一些平台产生。先发固然有优势,但是直播的生意依然属于流量的生意,YY本身比其他平台晚,但现在YY收入超过第二名4倍还要多。

直播本身肯定是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因为用户可以真正从图片和声音的朦胧感迅速提升,换一句比较时髦的词叫做 “升维打击”,现在相当于是一个立体打击。既然所谓的线上KTV可以,大卖场本身也有一些机会,传统的电视购物和购物方式都会有挺大的机会。

说一下网红,网红一定是一个迅速崛起的流量主,没有网红之前,本来没有所谓的 “一口吃成的胖子”。现在有了幕后的推手,包括买来的流量,包括社会舆论,可能有一些网红是有水分的,有一些是真材实料的,我们判断网红的时候,背后要想到底流量来源是什么。

前段时间,很多朋友问我怎么看papi酱。对于网红投资和产品的逻辑和本质没有区别,如果把网红作为流量主和流量来源,流量的扩展性和流量变现能力。自己红和让别人红,让我选肯定是投让别人红的。当网红最终的目的,实际上是进行观点输出,和对你想影响的人有影响力。

VR/AR,宅男肯定是VR/AR第一批的享用者和尝鲜者,我刚刚从日本非常大型的动画展回来,我观察这个会议,没有像大家想象的VR/AR那么热,中国的概念是远远领先于他们的。

硬件需要先于内容来Ready,但是这个周期多长?我猜测至少需要 5年,IMAX 是1976年发明的一个产物,大家普遍大众接受IMAX产品理念是在2010年,因为阿凡达,基于内容的爆发,但是本身如果没有之前的硬件积累,本身产品也不会爆发,依据摩尔定律,IMAX本身在那个年代需要发展速度是30多年,现在对于VR本身的产品或者硬件来说,至少需要五六年。

也有很多巨头在切入VR领域,很多巨头在移动领域是慢半拍的,当时忽视了移动端的娱乐化和游戏趋势,所以导致了慢半拍,因为现在的信息也好,包括大家的投资理念也好,国内巨头在VR/AR领域看起来是布局得早,但是究其本质,他们没有掌握最核心的技术。

极大可能在VR/AR领域先爆发的,还是主机市场,因为主机市场最“宅”,更改起来最容易。还有线下体验店,线下体验店非常适合中国大城市商圈,尤其现在房价这么贵。

电竞发展起来的原因,是亚文化变成了主流认同。我是80后,当时打游戏被家长还是很禁止的事情,但是80后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以后,这个事情从原来的亚文化变成现在的主流。

在电竞里,用户肯定会更加追求体验升级,包括自己技术的升级、装备的升级,尤其是认同感带来的机会。现在最贵的一个打LOL的选手,转会费达到4000万人民币,这超过了很多体育运动里顶尖选手的水平,或者基本和顶尖运动选手差不多。

电竞肯定是和娱乐完美的结合。由于这是一个新兴行业,大家随便做点什么,都是比较新的事情和概念。

泛娱乐的投资方向,我们最爱的还是有智慧且有情怀的人。本身来讲,泛娱乐创业门槛不高。对于创业门槛不高的公司,天花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看重能够在自己的创业当中逐步突破自己,变成模式创新的人和团队。

我们希望过来找我们,和我们愿意投的项目,你能够配得上“新型”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