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是企业的灵魂,没有郭德英的酷派已是一具空壳。
文 | 麻策
7月以来,酷派的危机显然已超越巨亏危机本身。外界对这家曾深刻影响国产手机市场格局的公司命运走向的猜测(等死或转型)此起彼伏。
有评论认为,历经20余年发展的酷派仍算不上一个成熟而稳定的企业,过去的成就正迅速远去,它随时可能会失去自身的核心驱动力。
当然,我们也可以乐观地寄望于另外一个需要传奇色彩的结果:创始人郭德英“王者归来,力挽狂澜”,就像乔布斯归来拯救苹果,柳传志归来拯救联想一样。
自2016年下半年宣布隐退以来,郭德英鲜有露面。一位手机品牌创始人告诉创业家&i黑马,创始人是企业的灵魂,没有郭德英的酷派本就是一具空壳。
这就是说,酷派如今的命运早在郭退出时就已注定。那么,他有多大的可能性再次扮演其亲办企业的超级英雄?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分析称,郭德英目前仍是酷派股东,有可能回归,但并不容易。
另有了解郭德英的人称,在拼杀惨烈的手机行业,郭疲态已现,他的离任算是顺利退场。2017年初,郭德英以董事长的身份现身其智慧农业新项目的发布会现场。随后,他身披白大褂出现在“智慧植物工厂”的参观队伍里,看上去容光焕发。
郭当然有选择的权利。
只是,对于看起来迫切需要唤回灵魂的酷派,如果曾经的“灵魂”一去不返,是不是说明它已经无药可救?
1
6年前的10月14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阶梯教室J-112座无虚席,郭德英在八十周年校庆之际荣归母校作学术报告和成功经验分享。他被该校列为85级杰出校友,受到师生们欢迎。
那时,郭的成功经验足以被台下的年轻人奉为真经。他一度享有手机界最高荣誉——“中国的乔布斯”。
同时前来参加庆典的校友里,还有中国企业界“教父”柳传志。柳比郭入学早24年,二人既是校友亦算同行。虽然柳的成就郭尚不可及,但是对各自的企业而言,他们都是毋庸置疑的精神领袖。
2009年,离开联想帅位多年的柳传志,以联想集团董事长的身份再掌大局,权威和地位仍无人可及。与柳不同,郭德英掌舵酷派23年,绝大部分时间从没真正放权。
对外,郭的形象是一个踏实、能干、待人温和的领袖级人物。对内,有酷派离职员工声称,老郭是一个独裁者。
不过,从酷派过往经营历程中多次调整、求变来看,铁腕下的郭德英并不顽固。郭对双SIM卡手机、大屏手机、双系统手机等的推动作用,基本得到业界公认。
在特定的市场机遇下,酷派借助运营商渠道,迅速占领中高端商务机市场。以创新者自居的酷派率先品尝到了市场的蛋糕。2003年,从寻呼机转做手机的酷派,首款产品“酷派688”一炮打响。
2005年,秉着给消费者提供“差异化价值”理念的酷派,经过3年技术攻关,推出全球首款双模双待手机,并成为当时联通采购的最大赢家,报道称采购金额将近10亿元。
2009年,3G市场爆发式增长。酷派这一年颇为风光,推出近20款3G手机,一举进入3G市场前三(仅次于三星、诺基亚),稳居国产3G第一名。同年6月起,酷派手机的销售额每月逾亿递增,从2009年到2013年5年间,其年营收从26.05亿港元增至196.24亿港元。期间,酷派开始由中高端商务机定位向千元机转型。
它在运营商渠道游戏规则下如鱼得水。
(*酷派大楼)
转折出现在2014年,从6月份开始,三大运营商被勒令大幅削减营销费用(包括手机补贴),手机厂商乃至手机产业链深受影响,重度依赖运营商渠道的手机品牌遭到巨大打击,而在开放渠道活得相对滋润的OV、小米等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
与运营商深度绑定的酷派(一说运营商定制机一度占其销量80%以上)从此遭遇窘境。
本来,酷派是以技术派活跃在行业中的。根据酷派一技术高层多年前的说法,2010年底,酷派研发团队已有1500人规模,当时“每年的研发投入为营收的10%,公司毛利率高达(让友商无法想象的)30%”。他表示,高研发投入带来产品的高增值,高毛利支撑酷派推出很多特色产品。
因此,多数评论认为,是过分依赖运营商渠道毁了酷派。同时,它在向公开渠道转型、布局时动作迟缓,错失良机。目前,巨额亏损,受乐视负面拖累,资金短缺问题短时间无法得到解决,品牌受创,不过是种豆得豆。
但在2011年,酷派手机销量突破千万,名列国内品牌销量前茅,“中华酷联”四大厂商的份额占全行业近50%,阵营初成,郭德英完全有底气在母校说出“速度和创新是获胜的关键”,并成为一代传奇人物。
2
2013年11月22日,郭德英提出“领航4G”的发展战略,明确指出,酷派要抢占中国4G市场第一宝座。他认为,3G向4G的演进,让手机厂商们又一次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郭德英称,为实现目标,酷派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规划方面至少提前了2年布局。根据财报显示,2014年上半年,酷派4G营业收入为53.61亿港元,同比增长1729.2%,实现净利润约4.12亿港元。
“抢跑”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随着运营商不断降低补贴,酷派依然面临较大的渠道变革。
2014年酷派进行多元布局,业务一分为三:在保有面向传统运营商渠道的酷派品牌基础上,创立互联网手机(电商)品牌“大神”,以及面向社会公开渠道的品牌ivvi。有人称,至此,郭德英已萌生退意。
同年12月16日,酷派和奇虎360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奇酷),360向酷派投资4.0905亿美元现金,并持有合资公司45%股权,次年5月360再次通过增资将持股比例提升到49.5%。二者联姻,业界认为是酷派在寻求外部能力和资金。
半年后,郭德英找来“第三者”。乐视以21.8亿元入股酷派持有18%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随后,360、乐视、酷派三者矛盾激发,沸沸扬扬。2015年9月,郭德英妥协,与360达成新协议,将持有的奇酷股份由50.5%降至25%。360在奇酷的股权升至75%,如愿得到对奇酷的控制权。
此后,酷派与乐视关系升温。2016年6月,乐视以10.47亿港元收购酷派11%的股份,持股比例总计达28.9%,成为酷派第一大股东。有评论称,二者是各取所需——一个想要壳,一个需要生态。两个月后,郭德英卸任总裁职务,正式隐退。
酷派手机业绩近3年持续下滑。2014年酷派手机销量未达6000万部预期,出货量约4901万部。2015年进一步减少,全年出货量仅为3800万部。2016年,这一数字缩减至1500万部。
根据财报,2016年酷派亏损达42.3亿港元。酷派集团今年8月1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目前经营未有改善,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郭一年前的卸任,正当其时。
7月以来,酷派集团已连番遭到银行诉讼催债,包括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浦发银行深圳分行,追讨金额达2.4亿元。有分析人士表示,其中部分款项并未到期。
当初郭德英“极度看好”的乐视生态战略,未能给酷派带来“化反”。大股东乐视危机重重,酷派引火烧身。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来酷派有很好的机会,后来还是被乐视拖累。乐视,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
3
8月31日,酷派CEO刘江峰发布即将离任的消息,挥别手机界,转型做投资。刘是郭德英隐退后,贾跃亭钦点的酷派一把手。据说贾为了挖他花费数月。从上任到离职,不过一年有余。
(*刘江峰朋友圈截图)
去年8月16日酷派发布新品Cool 1现场,五棵松体育馆里几百人见证了刘江峰以酷派集团CEO、董事长特别顾问的身份首次亮相。他声称要将酷派从硬件公司变为“生态型互联网公司”,并做出“5年内销量过亿”的承诺。
2016年10月,新浪科技对话刘江峰,他说,手机行业没有永远的王者,现在的酷派就像五六年前的华为,需要重建品牌。他的目标是三五年内让酷派重回国内一线。
刘能力毋庸置疑,在行业中也颇具地位。他为华为效力近20年,亲手打造了“荣耀”品牌。该品牌于2013年底独立,在刘江峰的带领下,销售额一年之内从1亿美元增至30亿美元。此后他离开华为,可谓功成身退。
事实证明,刘在酷派的日子远没有在华为那般辉煌。自乐视资金链危机爆发以来,刘已经不再谈生态战略。甚至,在今年8月16日酷派COOL M7新品渠道发布会上,刘接受媒体采访极力撇清跟乐视的业务关系:“乐视是乐视,酷派是酷派,两家公司经营理念不一样。”除了股权,目前酷派和乐视没有业务往来。
刘坦承酷派“有点困难,但还活着”,未来的发展取决于资金。从大半年前开始,他接触了不下十家地产公司和实业公司,但资方“姓谁”尚未确定。据媒体援引刘江峰的说法,酷派有价值将近100亿的土地资源,不少地产商感兴趣,包括酷派在深圳市南山区的酷派信息港、在东莞市松山湖的全球研发中心等。
已经有人替酷派做了最坏的打算:即便不做手机,物业也值好几十个亿。
近期,关于酷派转型地产的传闻不断。8月3日,有消息称,酷派集团未来业务将分为国内和海外两大部分,海外业务保持原有模式不变,国内业务重点转型房地产。酷派回应,公司正准备资产重组相关事宜,至于转型房地产一说,实属造谣。
8月30日,《法治周末》发文称,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酷派集团董事会主席贾跃亭已经认可京基地产公司入股,“且入股资金已到账”。据该知情人士透露,京基地产入股后,酷派的国内业务将不再扩张,而是转型做房地产。但是,这一说法未得到证实。
酷派会放弃它在国内的手机业务吗?销量在国内持续走低,份额在2017年第一季度已跌至11位,同时,公司身处裁员风波、高管离职等多重困境。
最新业绩显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酷派一季度经营亏损约为4.6亿港元,预计2017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会扩大到6亿-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营业收入下滑将超50%。
酷派国内翻身机会渺茫。
海外市场尚可倚重。有论者指出,尤其是在那些竞争不如中国激烈、智能机发展相对落后的海外市场,如印度、东南亚、南美。事实上,酷派海外业务已经取得一定进展。据某专业人士推测,去年至今,酷派手机海外出货量至少也有1000万部。
几家欢乐几家愁。离开贾跃亭,郭德英回到了“生态”的本源。郭二次创业的智慧农业项目“春沐源”年初发布,包括智慧农场、亲子春游、蔬菜直供、零售店等的“大健康生态链”已次第展开。
春沐源集团计划建设的“河源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据说将于今年10月开工,“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总投资200亿元”,将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