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四十条资本(ID:DsstCapital) 作者:黎曼
正月十五余温未散,情人节就来了。最“惨”的还得属大龄单身青年,他(她)们刚躲过春节的花式“催婚”和相亲大战,又温习了一遍。
难得趁假期陷入沉默的好友群又因“相亲”的事热闹了起来。
起因是某机构投资人小黄先在群里调侃:“我表姐让我介绍同行给她,我说算了吧,我们这行哪有‘好人’……”
紧接着小闫就出来冒泡,发了个“嘿嘿笑”的表情,俨然一副洞穿真相的姿态调侃道:“不够严谨,应该是海量‘坏人’里有几个‘好人’。”然后就炸出了几位深有同感的单身男女一顿激情输出。
我观察到,这些未婚VC投资人有几个特点:
1.坚决不找同行,也不给亲戚朋友介绍同行。他(她)们对爱情足够清醒,不做“恋爱脑”,还能从容面对催婚,甚至“舌战群儒”。
2.行业不好以后,对婚恋更加佛系了。谈恋爱行,相亲结婚就得再考虑考虑。
3.对女性找弟弟,男性找姐姐的婚恋模式更憧憬。
不知道这三个状态算不算当下婚恋生态里的怪象,但却普遍盛行。想必,那些资深媒婆看到这些越发盛行的不婚理由,估计都得气的当场失业,砸了饭碗。
现象背后原因肯定不少,但和上述几位VC同仁浅聊一番后更让我相信,职业特性确实在许多细微处影响着年轻VC投资人的婚恋观。
01
“我从不介绍投资人给人相亲”
31岁的小黄说,她自29岁那年和催婚的亲戚们“舌战群儒”后,就不被抱期望了。今年年夜饭上,她开始变成亲戚们眼中的线人,“你认识那么多青年才俊,给你表姐介绍个。”
面对亲戚们期待的目光,小黄的脑海中迅速闪过了一系列同行们的“黑历史”:有的投资人利用TS去套路创业者,也有的投资人把dating app当成了项目路演的平台,有的很擅长包装自己和项目,有的在压低估值方面很有一手……
而且,这一行哪有闲人。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不是在募资、招引,就是在应酬,甚至还忙着讨债,过年过节不一定顾得上对象,时间表都得围着他转……
一番挣扎,小黄最终以“我们这行好人密度低于5%”为由拒绝了亲戚的请求,但却因此给亲戚留下“冷血”的印象。感慨万分的她才向群里的同行寻求共鸣。
不过,小黄的这番贬损却意外地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同。从职业特性来看,VC从业者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创业者,需要快速地判断人性的优劣,这种“尽调思维”很容易就会渗透到他们的婚恋中。
就像小黄拒绝为表姐牵线时所说的那样,“我看BP三分钟就能筛掉90%的项目,看相亲对象简历三秒就能发现硬伤。”这种高效筛选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匹配效率,但却也让人际关系变得有些工具化了。
“其实我们比谁都渴望纯粹的关系,但见多了人性的暗面,早就不太敢轻信别人了。”小黄说。
02
“可以天使轮约会,IPO结婚要慎之又慎”
话题中最有趣的,莫过于将投资行话套进婚恋关系中,一比喻一个准。
“去年我投的十个项目黄了八个,现在看婚恋市场就像看初创企业——可以天使轮约会,但IPO结婚得慎之又慎。”35岁的VC Allen说,他过年期间拒绝了很多人给他介绍的相亲对象。
他亲历过共享经济泡沫,如今管理着缩水60%的基金,也曾因轻信创业者而损失千万,如今对任何长期承诺都保持着谨慎态度。他调侃道,这也算是一种职业创伤吧。
用行话做个形象的比喻:将恋爱到结婚分为“种子轮”“A轮”“并购重组”三个阶段。请杯咖啡算种子轮尽调,三个月观察期是A轮投后管理,见家长相当于IPO过会,结婚就是两个家庭的并购重组。
“相亲找对象,要像对待估值过高的项目,宁可错过也不愿错投。”Allen说,他分析了一下自身原因,觉得自己患上了寒冬下的风险厌恶综合征。
在经济周期的传导下,随着行业募资额同比下降的也包括Allen的信心,他自嘲:“自己都快成不良资产了,哪敢找人共同负债?”
这并非局部体感。据《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00后男性对婚姻的法律属性关注度上升,而经济下行加剧了这种谨慎心态。
“行业鼎盛期,投资人相亲会像IPO路演般门庭若市;现在说自己做VC,举着A4纸简历的大妈们瞬间就散开了。”
显然,行业调整也让VC投资人婚恋市场的“估值体系”产生了不小的变化。
03
“还是弟弟好”
热聊渐至尾声,Allen率先发起了总结陈词:
“现在找对象和找项目一样,可以容忍短期亏损,但必须看到长期价值。这个环境下,找项目和找对象一样难,我佛了。”
小C这时冒出了一句一片叫好的发言:“还是弟弟好。”其他参与话题的女同胞们纷纷打出“+1”。
我理解,大家说找“弟弟”,其实并一定非得找年龄小的意思。我更认为,这背后体现了婚恋价值的置换逻辑发生了本质变化。“资本-情绪”的置换模式,正在颠覆“资源-美貌”的传统交换逻辑。所以,小C们的相亲标准慢慢从“有房有车”变为了“能提供情绪流动性”,从“接受生育时间表”变成“可共享行业资源”。
投资人群体中,往往男性占了大多数,而为数不多的女性已经活成了“大女主”。她们在学历、经济、见识上远强于市面上的大部分男人,性别权力倒置的现象在这行尤其明显。
上海大学联合Soul App发布的《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就提到,女性在婚恋选择上更加主动,部分女性开始主导关系模式,例如更关注个人发展而非生育要求。00后女性更注重“提升自我价值”,63%的经济独立女性选择了“去传统化关系”。
话已至此,可能是相亲话题最好的“结局”了,因为亦真亦假,有实际参照也有美好愿景的投射。
没想到,此时也有调皮的男同胞跳出来:“和姐姐们约会就像参与老股转让,虽然现估值低,但条款更友好。”说完,他开始抿嘴笑。
谁说不是呢,男同胞换换思路,向年长女性寻求资源互补,也能成就一桩独特的“并购式婚恋”。
作为旁观者,我也不禁感慨,投资人们哪个不是个顶个的学霸,在前20年的学业生涯里战无不胜,在面对投资人生涯中的种种难题时,各有奇招,却唯独面对婚恋这个问题有些晃神。他们离钱最近、离人性也最近,他们可以用数学模型解构一个上亿项目的风险,但在婚恋关系上却会有些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