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曝家丑”,京东受伤
2024-01-11 16:25 达达配送 京东 即时零售

2达达“曝家丑”,京东受伤

来源:雷达Finance(ID:leidaplus)作者:肖洒

股价暴跌,京东受伤。

京东控股子公司达达,突然“做空”了自己。

日前,达达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在例行内部审计中发现了一些可疑的做法,可能会导致公司2023年在线广告和营销服务的一些收入存疑。同时,京东也公告了相似内容,并称达达审计委员会决定开展独立审查,并将由独立专业顾问协助进行。

受此影响,两个交易日里达达股价“腰斩”,京东也呈现明显跌势。对此,花旗发表报告指出,事件可能与上月达达管理层离任有部分关联,除了影响业务伙伙及用户的信心外,未来业务增长前景亦不确定,因此将达达评级由“买入”一举降至“沽售”。

作为京东旗下本地的即时配送及零售平台,背靠大树的达达,盈利状况始终不够理想。根据财报,在去年第二季度,Non-GAAP归属于达达集团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840万元,实现了经调整后的首次季度盈利。但进入第三季度又重回亏损轨道。随着这次自曝财务问题,也让之前短暂的盈利变得可疑。

此外,如果达达账目问题被查实,除了引发自身的信任危机,可能还会对母公司京东的即时零售业务带来挑战。眼下,即时零售正在成为巨头的新战场,在京东内部这也是一大必赢之战。而作为核心一环的达达,其表现已成为决定京东在这场战争中的胜负手。

01
自曝财务疑点

1月8日,达达公告称,其在常规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存疑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引起对达达2023年前三季度某些线上营销服务收入以及经营支持成本的质疑。

初步估计,2023年前三季度分别约人民币5亿元的在线广告和营销服务收入以及人民币5亿元的运营和支持成本可能被夸大了。

此外,达达称,在另行通知之前,不应再依赖公司此前提供的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收入指引。

与此同时,京东集团公告称,公司旗下的并表子公司达达宣布其在常规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存疑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引起对达达2023年前三季度某些线上营销服务收入以及经营支持成本的质疑。

京东表示,达达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决定开展独立审查,并将由独立专业顾问协助进行。

消息公布当日,达达股价暴跌45.87%,次日再跌去6.16%。如果从2020年的高点算起,该公司累计跌幅高达97%,最新市值仅剩下4.2亿美元。

对于该事件,达达集团相关人士表示是公司在审计中主动发现,或因个别人涉嫌诈骗犯罪导致,公司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

而花旗则猜测可能与之前的管理层离任有部分关联。1月9日,花旗发研报指出,达达在常规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部分存疑的行为,去年网上广告及市场推广服务的收入可能不可信,当中首三季约5亿元收入及5亿元营运支援成本,有可能被夸大,因此早前提出的第四季度及全年指引亦不可信。

该行相信,事件可能与上月达达管理层离任有部分关联,除了影响业务伙伙及用户的信心外,未来业务增长前景亦不确定,因此将达达去年第四季及今明两年的预测下调,目标价由6美元大削至1.8美元,评级由“买入”一举降至“沽售”。

去年12月19日,达达披露称,集团董事会主席辛利军因个人原因辞职,由京东集团首席财务官单甦接任。与此同时,陈兆明也辞去达达集团CFO一职,由任京东物流投资者关系主管的茆俊接任。

这也是继去年7月底,达达集团联合创始人兼CTO杨骏离职后,达达管理层的又一重大人事变动。

有观点指出,或许达达的内控问题已被京东洞察,因此才迎来了“京东系”高管的全面接管。

但对京东来说,由于并表子公司达达“出事”,自身难免受到牵连。花旗指,可能被夸大的5亿元网上推广服务收入,相当于达达去年首三季总收入约6.1%,至于5亿元成本则相当于总营运及支援成本的9.8%。在母公司京东层面,分别相当于首三季总收入的0.064%及成本的0.075%。

反应在二级市场上,上述消息公开后,京东港股在两个交易日里跌去近7%。

02
股价暴跌,京东受伤

达达成立要追溯至2014年。

公开资料显示,达达创办人蒯佳祺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在麦肯锡从事物流相关的业务顾问;后来,蒯佳祺在麻省理工继续攻读物流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在甲骨文公司做供应链产品经理。

2009年,蒯佳祺回国创业,先后担任互联网广告平台易传媒的副总裁、房地产平台安居客的副总裁,这两家公司后来一个卖给了阿里、一个卖给了58同城。

当时,蒯佳祺意识到整个电商的渗透率还很低,大量本地的零售业没有被渗透,认为物流和商流永不分开的他,看到了物流赛道的巨大潜力。

2014年,蒯佳祺在浦东民生路一家汉庭酒店里,租了3间房成立了达达,公司定位于同城即时配送,即用户有需求就接,短时间内送达。

创办初期的达达,单量小、人手少,蒯佳祺和几位创始成员兼任地推和配送。即便如此,在达达成立的第一天,就获得来自红杉资本的数百万美元投资。

此后随着O2O概念的兴起和餐饮外卖的爆发,达达从送花这样的低频订单,转向为外卖平台服务,在外卖行业的野蛮生长期靠承接这些外卖订单迅速建立了规模。

但随着美团、饿了么获得数亿美元融资,外卖平台开始自建物流。2015年中,美团、饿了么分别上线了美团专送、蜂鸟配送,京东到家也上线了众包物流业务,行业迅速进入红海。

这年底,蒯佳祺就着手寻求合适的并购对象,并且与各家巨头谈判过了一轮,最终选择和京东“牵手”。

2016年4月,刘强东发布一封内部信,对外宣布了京东集团对达达的战略投资。京东把整个京东到家的所有资产和业务团队都注入了达达,京东占47.4%股份,投了达达两亿美元外加一揽子资源。

合并后,京东就成为达达重要的收入来源。2020年6月,达达更名“达达集团”,并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即时零售第一股”。

上市后,京东多次增持达达集团,其中2022年2月以5.46亿美元现金及若干战略资源作为对价增持,持股比例来到52%。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京东持股已经来到了53%。

据观点网统计,从二者“联姻”到上市增持,京东持续投入超15.46亿美元。而截至1月10日,达达集团市值仅有4.2亿美元,京东的投入产生不小的亏损。

而即便有京东这棵“大树”依靠,达达也面临着盈利的困扰。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达达净利润分别亏损14.5亿元,18.8亿元,16.7亿元,17.1亿元、24.7亿元、20.1亿元和6.75亿元。

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Non-GAAP归属于达达集团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840万元,实现了经调整后的首次季度盈利。但进入第三季度,公司又重回亏损轨道,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母净利润录得亏损915.7万元。

况且,鉴于最新公告称去年前三季度某些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以及经营支持成本可能被夸大,也让外界对达达二季度的真实盈利产生了怀疑。

03
京东即时零售面临挑战

在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今天,随着零售电商逐渐触碰到增量天花板,即时零售成为电商巨头少有的重要增长点。

从定义上来看,即时零售是指线上下单,1小时或半个小时内送达的业态。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等发布的《“即时+”2023即时零售发展趋势白皮书》显示,预计2023到2030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25%,到2030年有望增至3.6万亿元,相当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

即时零售风云再起,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入局。

去年10月份,发布京东即时零售三公里模式,时任京东零售CEO、达达集团董事局主席辛利军称,即时零售是京东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快好省”消费体验的重要一环,也是联合商家和品牌伙伴应对外部挑战、实现稳健增长的重要一环。他强调道,即时零售是京东零售一大必赢之战。

作为京东即时零售三公里模式中的核心一环,达达无疑被寄予厚望,并进一步融入京东体系。去年下半年,京东即时零售服务统一更名为“小时达”;同时,达达推出“特瞬送”同城急送产品,打通京东APP、公众号、小程序等下单渠道。

然而,即时零售的市场前景虽好,京东的动作不断,但市场上的强力对手也不少,阿里、美团等均有布局。

根据交银国际数据,美团包含美团闪购(平台)及美团买菜(自营前置仓)2022年总销售额合计1600亿元,排名第一;其次是饿了么(不包含外卖),估算交易规模1080亿元;然后是京东到家,交易规模合计630亿元,三大巨头已经占据了75%的市场份额。

此外,短视频巨头抖音也在去年11月初上线了“小时达”业务,市场普遍认为该业务与美团“闪购”业务、京东“小时达”等即时零售业务平台展开了竞争。

本质上,即时零售是外卖送万物,竞争的核心是即时配送和本地门店,这就决定了谁有能力能更快地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谁的竞争力就越强。

这样看来,在商家资源接近的情况下,拥有更多骑手的美团占据较大优势,同时拥有较强末端配送能力的京东也具备竞争力。

然而,目前即时零售仍处于做大蛋糕并获得持续的增长阶段,竞争格局尚未分出胜负。对京东来说,强敌环伺之下,以达达集团为主体的即时零售能否成功突围,还有待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