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乎的一个问题引起热议,“如何看待科学家越来越多使用社交媒体”,人们对知识分子做“网红”的原因感到好奇。
随后,科研公众号《返朴》在5月19日的直播中,对“科研工作者该如何对待流量与网络社交平台?”进行了跨界讨论。
无论是在知乎问答下,还是在学术圈的直播交流中,科研学者们对自己使用社交媒体的原因现身说法——“去伪存真”,让真正的科学占据舆论高地。
让科学“去伪存真”
社会心理学博士、知乎社会心理学答主“狼宝宝”谈到他在知乎当答主的原因,“一方面是作为科学家的职责,我有义务把科学知识传播出去,而不是在象牙塔里自娱自乐;另一方面不希望看到在流量面前伪心理学打败心理学占据舆论高地”。
高能物理博士、知乎物理学答主子乾认为,科学行业人士不应该“圈地自萌”,要打破科研圈子的壁垒,把科学精神的内核延伸至普罗大众。让科学“去伪存真”,是科研工作者在流量时代走向大众的原因之一。
科研群体的“学术后花园”
参与《返朴》话题直播的嘉宾中,有四位学者是通过知乎认识的,在话题交流中他们发现,无论是网络热点事件,还是各种“智商税”商品,很多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内容在知乎被针砭,丝毫站不住脚。
为何伪科学的第一“翻车现场”大多发生在知乎?
在知乎正在进行的“写给未来的答案”活动的问题中,可以看到有来自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冯伟民、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陆由俊、科普中国、中科院物理所等专家学者和机构的回答,还有很多领域的优秀答主,他们大多都是各行业从业者以及在读博士、硕士,在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相关问题下写出自己的回答,并与其他用户进行探讨交流。
例如,《科学》杂志刊登中国天眼FAST重大发现,在这则问题下就有论文第一作者、国家天文台博士冯毅的亲自答。在这样的专家学者聚集地,那些炫技的伪科学内容暴露无遗。
大量的专家院士、学者、科研工作者在知乎向普罗大众科普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知乎当做“学术后花园”,进行更加深入的科研交流,甚至还会给本身的研究工作带来新思路。
在直播中“狼宝宝”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曾经在知乎上读到的一篇关于“颜色心理学”的回答,激发出他对这个课题的新灵感,后来他尝试在颜色心理学沿着这个方向做了研究,并成功发表了论文。
“心理学的研究通常会关注x变量到y变量的因果关系,这是最基本的科学思路。但知乎上不同领域的牛人太多了,他们经常能够想到x变量以外的其他变量,他们的这种直觉可能没有足够理论依据,但能带给我一些不同的研究方向”,“狼宝宝”在直播中聊到。
在流量时代,无论是身居科研一线的科学家、还是在科研世界奋斗的学者,他们有的以科普教育者的身份做着科学传播,有的以专业研究者的角色做着深入的学术交流,知乎也成为了最受科研群体欢迎的“学术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