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率100%,员工1/3为残疾人:意外出圈的白象食品,到底有多硬核?
2022-03-23 15:10 白象 食品安全

2合格率100%,员工1/3为残疾人:意外出圈的白象食品,到底有多硬核?

来源:深氪新消费 (ID:xinshangye2016)作者:朱末

“土坑酸菜”带来的余震,还在持续发酵。

一则视频,掀开了方便面江湖不为人知的暗黑面。画面里,工人们穿鞋或赤脚踩在酸菜上,抽完的烟头随地乱扔不说,还在其中加入了超标10倍的防腐剂,让人极度生理不适。

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在各大巨头忙着澄清、辟谣、道歉之际,同样受到波及的白象食品却霸气回应:“一句话,没合作,放心吃,身正不怕影子斜。”

登上热搜后,有质疑的网友试图找到白象的“破绽”,结果“求锤得锤”:据企查查官网显示,白象食品关联食品安全抽查共67次,结果均为合格;此外,其投资公司及分公司等也涉及300次抽检,合格率100%。

而早在2012年,白象食品董事长姚忠良接受采访时就说过:“食品安全是百姓头等大事,关系稳定民生。”正是这份实力和硬气,让白象在这次行业危机中屹立不倒。

盛赞白象“良心企业”之际,白象方便面也迎来了“野性消费”,销量暴涨。在白象天猫旗舰店,白象“汤好喝”方便面的月销量达到了40万,全国各地的工厂已启动紧急预案全力生产,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发货。

深挖下去,白象的硬核远不止这一面:方便面四巨头中唯一拒绝过日资的民族品牌;三分之一的在职员工是残疾人;每一次国家重大灾难面前,都会有白象的身影。

社会担当、家国情怀、责任使命……日复一日坚持做正确的事,才换来如今的高光时刻。深藏功与名的白象食品,值得被所有人重新认识一次。

01  拒绝日资入股,历经大起大落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的白象总部,前身是一家粮食加工厂。大象是河南的吉祥物,寓意吉祥美好,但它的开端,却实在与这个词沾不上边。

说到白象日后命运的改变,就不得不提到掌舵人姚忠良。1996年,姚忠良临危受命时,整个厂只有4亩地,不仅产品滞销、债务缠身,亏损1000多万元,更是5年换了5任领导,成了不折不扣的烂摊子。

军人出身的姚忠良,顶住压力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带薪休假”调岗支走懈怠不干事的老员工,转而吸纳一批吃苦肯干有学历的“新鲜血液”;没有汽车没有传单,就自己骑着三轮车,带头到大街上吆喝宣传。

无论是大型商场还是私人小店,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拓展业务的机会。正因如此,白象平民化的形象深入人心,销量水涨船高,整个厂子开始“起死回生”。

接手第二年,白象就实现了扭亏为盈,销售额超过1亿元。2001年,“白象”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系统制造企业。

眼看发展势头如日中天,有人惦记起了这块“香饽饽”。很快,姚忠良上面出现了更高级别的董事长,下面还有负责工厂基建和采购的副总经理,权利被架空的姚忠良,无奈选择辞职。

失去了姚忠良的白象,不仅沉迷于内部权利斗争,更出现接二连三的判断失误,业绩一落千丈。2003年的时候,康师傅、统一、今麦郎几乎要将白象挤出市场。

大夏将倾,姚忠良决定回归。通过租赁场地盘活存量,买断产权新办工厂,白象得以迅速建立起河北、山东、四川等生产基地,进一步走向全国。

同时,为了让白象再次站起来,姚忠良几顾茅庐,组成专业团队研究配方,最终在2003年,率先推出国内第一款骨汤方便面“1元大骨面”,白象就此成为中国“骨汤方便面”品类的开创者。

浓郁的骨香和实惠的价额,让这款产品在上市8个月里就卖出了6000万包。2007年,白象收入高达40亿元,仅次于行业老大哥康师傅。

正当白象重新走向正轨时,新的危机却悄然靠近。国内巨大的方便面消费市场,让隔壁虎视眈眈的日本按捺不住了。

日资将突破口放在了国产方便面企业身上。康师傅早在1999年就与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展开合作;今麦郎的前身华龙面业,则在2004年与日清食品合资成立中日合资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已分手);2008年,统一股份中也出现了多家日资企业。

日方多次邀请白象商谈,但不愿丧失自主权的白象始终坚守底线,果断拒绝了日资抛出的橄榄枝,只想做地地道道的中国面。

也正是这一举措,让成为异类的白象,付出了几乎“销声匿迹”的代价。日资入股的方便面企业们首先发起了破坏性的价格战,白象的市场份额遭到倾轧。

到2010年,其他方便面品牌又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发起围剿,对销售平台施压,逼迫其“二选一”。力不从心的白象退出了各大超市,只能在本地的小商店里苦苦挣扎,淡出了大众视野。

(超市的货架上,难以见到白象方便面的身影)

2011年,白象集团还占据着17%左右的方便面市场份额,与今麦郎、统一大致持平;但到2020年时,方便食品大会数据显示,白象的销售额排在康统今之后,份额仅占7%,而康师傅则达到了惊人的46%。

然而,那些杀不死的,终将使人更强大。不甘于屈服命运的白象,依旧挺直了脊梁骨,昂头前进。

02  始终坚守本心,闷声回馈社会

在统一、康师傅们走起高端路线,请明星代言、铺天盖地打广告之时,白象方便面却坚持走放心食材、价格亲民的路线。

白象方便面没有请大明星代言,与其给明星天价广告费,不如把这笔钱省下来多给员工发福利。

白象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在白象,有三分之一的在职员工是残疾人,这些员工被亲切地称呼为“自强员工”,与正常员工同工同酬,平等享受一切福利待遇。

为了保障“自强员工”的安全,白象不仅会根据身体特点安排岗位,还对生产线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发生危险时会出动报警系统及时暂停工作。

细节见真章,白象的人文关怀体现在方方面面。车间外的公共区域,有无障碍通道和减速带,并且划分有专门的安全通道,避免与货车接触;洗手间里有无障碍扶手和防滑垫;食堂设有特殊的窗口,专门为矮个子员工放置了台阶打饭。

外界曾有声音质疑白象这么做,是为了逃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根据政策规定,中国的企业需要按照员工人数1.5%的比例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想交这个钱,就按照在职人员1.5%的比例招收残疾人。

如果是为了完成政策指标,减少企业开支,只要达到1.5%的比例就行,完全没必要增多到三分之一。再者,这部分退税抵扣的差价,也远远比不上正常人产生的效率差价,到底是不是作秀,不言自明。

即便遭遇到了如此多的不公与磨难,白象还是一如既往地付出,在帮助国家这件事上更是不遗余力。

2008年汶川地震,白象食品向灾区捐款物品159万元,并派遣20多人的救援队、20万包白象方便面,参与救援。

2010年玉树地震,白象援助了30多万的方便面,同时捐款20万元;2013年甘肃定西地震,白象带着3万桶方便面驰援,并呼吁企业加入灾区救援。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白象捐款500万元;2021年河南郑州遭遇特大暴雨,白象第一时间紧急捐赠30000余份方便面,搬空了各地仓库的同时,默默捐款500万元。

难能可贵的是,白象集团还特意下发通知,不允许利用救灾事迹做宣传。这份低调,连央视都“看不下去了”,直接点名白象。

除此之外,白象还捐赠了5所希望小学,参与“春蕾计划”,全心全意帮助贫困孩子、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完成学业。在白象食品的网站上,“企业社会责任”一栏占据着重要位置。

平心而论,白象这些年的日子并不好过。2011年,白象有意筹备上市,然而,2014年8月1日,河南证监局却发通告称,白象食品终止上市辅导备案,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外卖行业的兴起,让方便面的销量持续下滑,本就在夹缝中生存的白象,处境更为艰难。虽然如此,白象还是竭尽所能,回报社会。

二十多年来始终如一,这样的格局,谁又能不说声服气。

03  白象的未来,会否昙花一现

意外出圈后,面对激增的销量,白象不忘叮嘱网友们“按需购买,理性消费,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

这似曾相识的一幕,难免让人联想起此前同样靠“情怀”翻红的鸿星尔克、蜂花等国民品牌,昙花一现后又回归落寂。

有分析师指出,白象的回春并不是因为产品,品牌面临整体老化的问题,这种老化体现在品牌、产品、渠道等多方面,不解决这些骨子里的东西,仅凭一时热度,很难变现为营销资源和销量,也不足以支撑它的未来。

也有专业人士表示,相比之下,康师傅、统一、今麦郎在线下渠道的的统治力还很强,白象虽有口碑,却很难接盘市场。

诚然,因为种种原因,白象不能占据一二线城市的商超货架。但事实上,白象从未停止过差异化探索。

就在2018年,姚忠良提出了二次创业的计划,宣布白象食品要在未来实现三个百亿目标:方便面和挂面业务100亿;新赛道业务100亿;白象食品平台型食品新业态100亿。

传统线下渠道走不通,就开展线上服务。如今,白象已经打通全域消费渠道,在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全面开花,仅2020年,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76%,成为不可小觑的电商黑马。

在产品端的布局上,白象也是大动作频频。不仅聚焦主打口味,还开发了口味多元的汤面“汤好喝”系列、大骨面系列以及地域特色的四川麻辣火锅面和韩式火鸡面等系列产品。

2019年,白象和网红品牌“单身粮”合作研发出撩面、盘面和摇滚巨猩酸辣粉等产品,打造出白象年轻化、新鲜感的另一种形象。

(图/白象官微)

2020年,白象推出中式速食面“鲜面传”,主打“快烹、新鲜、中华寻味”三大特点;2021年的方便食品大会上,白象带着福喜老面馒头、包子等速冻面制食品亮相大会。

为了迎合消费升级浪潮,白象还陆续推出了自热火锅、万能汤底、厨艺懒人包等单品。虽然现在还看不出成效如何,但消费市场的培育,本就需要时间沉淀,白象正以厚积薄发的毅力,等待着重新崛起的机会。

正如白象所承诺的那样:山河明朗,人间值得,五星闪耀,皆是中国。白象在这里保证,品质如山永在,美味生生不息。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期待白象的逆风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