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开菠萝财经(ID:kaiboluocaijing)作者:吴娇颖 苏琦 编辑:金玙璠
代工下的螺蛳粉,翻车不是新鲜事。
超级网红螺蛳粉,也“翻车”了。
日前,螺蛳粉头部品牌“好欢螺”被消费者曝光“吃出虫卵”,引发热议。
“虫卵事件”后的两天,“好欢螺 虫卵”“好欢螺回应”的话题登上热搜后, 11月28日凌晨,好欢螺才发布声明,称自身生产流程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且经权威认证,并“硬气”地表示将针对事件进行核查,“若幕后存在推动,将依法维权”。
28日晚,好欢螺再次发布声明,称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对生产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对涉事批次产品进行全链条追溯,未发现异常。其还强调,已与投诉顾客取得直接联系,力求向公众全面还原本次涉事产品的客观真实情况。
一天内的两次声明,不但遭“螺友”差评,还被公关从业者称为“反面教材”。但离谱的是,“虫卵事件”中的螺蛳粉,却被一众网友“低价求回收”。
这些“回收者”,或许是出于占便宜的心理,或许是对网红食品“翻车”免疫,但这也足以说明,够臭、够辣、够酸爽螺蛳粉已经让不少年轻人“上瘾”。
不过,作为博主流量密码、大主播直播间常客的网红螺蛳粉,曾频频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好欢螺、螺霸王、李子柒等在内的多个品牌,都曾因产品质量问题遭遇消费者投诉。
此次虫卵事件,其实也给包括好欢螺在内的螺蛳粉品牌们,敲响了一次警钟: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任何品牌都抱不得一点侥幸心理。
01 被吃曝出虫卵,好欢螺“强硬”回应遭群嘲?
11月25日晚,一位小红书博主在平台晒出图片称,“吃好欢螺吃出了虫卵”,但因为是“水烧开后直接倒进去”的,并不清楚异物来自哪个料包。该博主笔记显示,其10月8日从拼多多某商家处购买了10袋好欢螺加辣加臭版螺蛳粉 (2021年9月16日产) ,共花费117元。
博主称“吃好欢螺吃出虫卵” 来源 / 小红书
据该博主讲述,向平台投诉后,平台向其赔付200元,并承诺对商家进行限流处罚,之后,商家道歉并全额退款、赔付1000元。但品牌方对该博主坚称,商家未得到品牌授权,进货来源不明,且开包之后无法核实异物来源。
11月28日,“好欢螺 虫卵”“好欢螺回应”登上微博热搜,众多螺蛳粉爱好者纷纷表示,“吓得头皮发麻”“手里的螺蛳粉顿时不香了”“突然戒掉了螺蛳粉”。
事情发酵后,品牌方在当天凌晨紧急回应,“调料包装均经过巴氏消毒灭菌处理”“生产作业均在十万级GMP认证车间完成”“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且经过权威认证”。
同时,好欢螺对于此次舆情的快速发酵提出了质疑,称“将针对事件进行核查,若幕后存在推动,将依法维权”。
好欢螺两度回应虫卵事件 来源 / 微博
但这份“过于硬气”的声明,反而让一众“螺友”更加“反感”。“产品被曝质量安全问题,还没调查清楚就甩锅给‘舆论推手’,对这个品牌的好感度直线下降。”一位消费者吐槽道。
11月28日晚,好欢螺再次发布说明,称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对生产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对涉事批次产品进行全链条追溯,未发现异常。其还强调,已与投诉顾客取得直接联系,力求向公众全面还原本次涉事产品的客观真实情况。
一天内的两次声明,不但遭到“螺友”差评,还被公关从业者称为“反面教材”。
“它连发的两次声明,比不说话还要严重。”资深品牌公关人马克认为,好欢螺把首次回应的时间选在凌晨,“差点诚意”,而且内容没有首先回应消费者的疑问,反而把问题抛给公众,潜台词是“我们就在这里,真假你们自己调查”,这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基本属于自毁式回应。
在营销行业人士如松看来,好欢螺的第二次声明是在给第一次声明拆台。第一次声明那么“硬气”,让外界以为品牌手握被恶搞或被敲诈的“实锤”,故以强硬的姿态体现对产品的自信。但第二次声明“露馅”了,又暴露自己并无实锤,那此前对产品的自信,也就难让消费者信服。
如松表示,“大众等的是一个‘问题解决’向的回应,先解决当事人的问题,再谈其他,在问题调查清楚前的强硬声明,对大众来说是无效的。”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表示,好欢螺首先应该做的,是对涉事产品进行审查,并第一时间向外界公布原因和结果,“不第一时间正面回应质量问题,会给消费者留下缺乏社会责任的印象,可能会对品牌形象造成较大损害。”
“也许好欢螺事后忽然‘开窍’,但第一步已经踏错了,竞品品牌有可能借它的错误,做好自己的品牌维护。而好欢螺只能用更大的代价挽回事态。”马克表示。
02 “虫卵事件”后还被低价求购,螺蛳粉有多上瘾?
针对此次好欢螺“虫卵事件”,虽然大多数网友认为,消费者没有必要自导自演“恶心自己”“网红食品翻车,一点都不稀奇”,但还是有人对真实性提出质疑,“为何虫卵经高温煮沸都没散开”“为何同批次只有一袋出现虫卵”“会不会是涉事店铺销售假冒伪劣或过期食品”……
事件真相之外,更多“螺友”发愁的是,囤货如何处理。
刚过去不久的双11,不少螺蛳粉爱好者们都进行了“补货”,如今“好欢螺”被曝吃出虫卵,比指责品牌商家更麻烦的是,如何处理囤货。有博主称,家里还有40包好欢螺,但已经确认收货,不知道是否能退款。
网友晒出的“好欢螺”螺蛳粉囤货 来源 / 小红书
面对“囤货者”们的烦恼,有网友开始在小红书等平台“低价求回收好欢螺”,甚至有人表示“希望大家都先别买,等降价后我可劲买,快乐”,还有人提议“大家暂时都不要买了,等官方主动降价”。
粉丝低价收好欢螺 来源 / 小红书
消费者刀刀对收购行为表示难以理解,“这到底是真的想回收,还是只是社交平台上‘刷存在感’,如果真回收,就不怕自己也吃出‘虫卵’吗?”
“虫卵事件”中的好欢螺,为何遭“低价求回收”?某种程度上说明,这届年轻人确实对螺蛳粉“中毒”不浅。
刀刀第一次吃螺蛳粉是当作一次挑战来完成的,“看博主们测评一个比一个臭,但又吃得停不下来,就很好奇有多重口。”但没想到,自己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味道。“够辣、够酸爽,半成品也很方便,还可以加各种配菜。”刀刀称,自己一度把螺蛳粉当成一种具有仪式感的奖励。
让年轻人上瘾的螺蛳粉 / 受访者供图
“螺蛳粉几乎是所有食物里,最能让人记住味道的。”螺蛳粉爱好者周黎成为好欢螺的忠实粉丝,就是因为“这个品牌的螺蛳粉是最重口的”。
周黎发现,螺蛳粉早在疫情前,就成了年轻人之间的一个“社交暗号”,螺蛳粉爱好者彼此互称“螺友”。“爱吃螺蛳粉会成为你留在别人印象里的一个独特标签,都爱吃的人之间,就有了共同话题。”
螺友的“上瘾”原因,与朱丹蓬的分析一致。在他看来,螺蛳粉之所以受年轻人追捧,既与其本身作为地方特色食品的属性有关,也与新生代消费者的偏好分不开。
据其分析,一方面,在中国主流饮食消费进入高度同质化的当下,这类味道独特的地方风味会极受追捧,像重庆小面、胡辣汤等也是如此。而且,螺蛳粉调味的关键配料酸笋、酸豆角是发酵食品,具有成瘾性。另一方面,随着年轻人“懒人经济”、“宅经济”的兴起,螺蛳粉也借到了方便速食产品崛起的东风,当年轻一代消费能力增强,市场自然壮大。
“我短期内不会买好欢螺了。”周黎补充道,如果低价回购行为,不是有背后推手,那说明,网红食品频繁的翻车已经让大家对食品安全问题免疫了,可是粉丝这种“贪便宜”的行为,不仅无法督促品牌自查和整改,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还会“惯坏”品牌。
03 网红螺蛳粉,还能扛得住几次翻车?
让人“过口不忘”的螺蛳粉,上一次被求购,发生在2020年疫情期间。
疫情激发了速食需求,螺蛳粉一度被卖到脱销,更是引发连锁反应,一些从来没吃过螺蛳粉的消费者也想跟风尝鲜。最缺货的一个月里,螺蛳粉登上热搜10次,相当于每隔3天就要上一次热搜。
螺蛳粉一粉难求,连上热搜
图源 / 网络
彼时,“全网求购螺蛳粉”的风气,连带着席卷到了直播电商界。有商家称,2020年上半年,不少头部主播和明星主播的选品团队,都主动与螺蛳粉品牌合作。
一时间,螺霸王、螺状元、好欢螺等传统品牌,李子柒品牌、三只松鼠等新玩家都成了香饽饽。
不过,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在螺蛳粉品牌中都并非个例。
开菠萝财经查看黑猫投诉发现,与螺蛳粉相关的投诉多达896条,品牌包含李子柒、螺霸王、嘻螺会、好欢螺等,问题集中在食品质量问题上。一类是食品损坏,比如米线和鹌鹑蛋、酸笋、花生等配料出现发霉情况;一类为食物中含有异物,比如包装内有苍蝇、老鼠屎、橡皮筋、石头、虫卵等。
问题或许出在代工模式上。
因配料众多、供应链分散,代工是螺蛳粉最普遍的生产方式,一些成熟的螺蛳粉品牌采用的亦是代工模式。“凡是代工的食品安全隐患都比较大”,在朱丹蓬看来,代工模式无形中增加了螺蛳粉供应链的不可控性。
伴随需求提升,出货周期加快,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要想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品牌方既需要完善质量内控体系,也要严格筛选代工厂,同时相应的提高代工费。”朱丹蓬表示。
浓郁的地方特色,一方面使得品牌大多走代工路线,另一方面,也让螺蛳粉在消费者和资本两端“冰火两重天”。
和资本疯狂投资面食、米线等餐饮品类不同,除李子柒品牌外,螺蛳粉企业的融资事件极少。
对此,有消费赛道投资人称,螺蛳粉虽有出名的传统品牌,但在销量和粉丝数上,甚至不如后起之秀“李子柒”。原因在于,螺蛳粉赛道过于垂直,市场盘子不够大、一般受众的复购率不够高,同时,产品同质化严重,用户的品牌忠诚度低。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化不是地方美食企业短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摆在眼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产业的危害显然更大。
与过去一年多疯狂的市场营销、渠道搭建相比,如今螺蛳粉品牌们需要更加重视供应链管控,否则“翻车”的螺蛳粉,不止好欢螺一个,“螺友”可能也不再忠诚。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马克、如松、周黎、刀刀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