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和牛商业(ID:heniucaijing) 作者:黄彩霞 编辑:牛叔
2006年,23岁的张一鸣还是高中生模样,相貌腼腆,话不多。
他一般都是在晚上十一二点从公司出来,背着双肩包,走在北京夜的街头。有时候回到家才发现,牛仔裤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块油渍,简单洗漱下,第二天还要早起,他又想到了一个新点子。
这一年是酷讯的鼎盛时期,火车票、机票、酒店、度假、汽车、招聘……什么都做,他们的目标就是成为综合搜索网站。在公司里,大家是很崇拜技术的,200多个人,有一半都是程序员。
张一鸣算是这众多程序员里拔尖的,自己做完了,还能帮着同期进来的清华博士解决问题。一年时间里,他从技术专员做到技术委员会主席,领导整个公司的技术。
海纳亚洲投资基金(SIG)的董事总经理王琼来酷讯投资,在董事会上,张一鸣在台前讲述房产搜索业务的布局。
王琼被眼前的小男孩惊讶到了,张一鸣虽然年纪不大,但专业能力强,视野开阔,谈吐又让他显得很和谐。
总之,王琼认定了张一鸣的潜力巨大。
2009年,酷讯被卖,王琼找到张一鸣,希望通过他继续此前酷讯的房产搜索业务线。
此时张一鸣还在和王兴一起做饭否,因为网站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问题,整个团队陷入停滞。于是,张一鸣接受了王琼的建议,创立九九房。
27岁的张一鸣,开启了人生中第一次独立创业。
他在微博上敲下一行字:风景长宜放眼量,往者不可忆,来者犹可追,要给团队带个好头,要早点上班。
张一鸣回想自己的几段从业经历:2008年离开酷讯,当时团队创业精神十足,使得他在管理、产品、技术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又先后在微软、饭否工作,虽然都不如预期,但对于大公司和小团队的利弊,他理得越来越清晰。
和牛商业近期对张一鸣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将分为三部分展现:张一鸣的逆袭之路、管理方法论以及字节跳动的至暗时刻,了解张一鸣作为普通人、创业者、领导者在不同时段的经历,希望能够给带来一些启示。
本篇文章为张一鸣系列第一篇,主要讲述2009年-2012年间,张一鸣在九九房的经历及思考。从这段经历到他创立字节跳动,作为重要的蛰伏期,其认知得到了快速成长。
自观
2006年,吴世春和陈华上线搜索引擎,张一鸣是酷讯的第一名工程师,全面负责搜索研发,一年时间,张一鸣就成为技术高级经理,手底下管理者40多人。
当时的酷讯,更像是一个创业训练营,每个人的创造力都在展现,张一鸣不仅在技术上有创新,他也会参与到公司整体的管理中去。
张一鸣能够迅速提升,并不是因为公司无人可用,事实上,当时同期跟他入职的还有两个清华计算机的博士。
在后来的演讲中,张一鸣将自己这一时段的成长,归结为自己的两个特质:1.工作时,不分哪些是该做的、哪些不是该做的;2.做事从不设边界。
在张一鸣眼里,刚毕业的人做事不设条条框框,没有太多自我要维护,经常能打破常规,非常努力、不妥协、不圆滑世故。
而能够在多年后依然保持这样的特质,可以称之为“Stay young”,是很难得的。
酷讯期间,张一鸣在做完自己的工作后,都会帮大部分同事找问题,他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给新人讲解,在这个过程中,他每次都能获得不同的东西。
再加上自己对技术的狂热,每天工作到很晚。就这样从负责技术模块到整个后端系统,再开始带一个小组,小部门,大部门。不仅是技术,他也会跟着公司的销售去见客户,了解好的销售是什么样。
可以说,张一鸣做到了“Stay young”。而支撑他的底层逻辑就在于:延迟满足感,这也是他自己最欣赏的特质。
延迟满足感与即时满足感相对应,是为了长期满足而放弃即时满足的自我控制能力。
张一鸣是非常善于控制的,他没有强烈的爱好。他认为人们的很多爱好都源于控制,比如玩游戏,相比于这些,他更愿意拿这种“追求控制感”创业。
2011年,张一鸣在微博上分享,延迟满足感经验:涵蓄情绪,让自己静止,不要在沟通交流的时候走动、晃动,情绪跳动,思维失去精确控制。
他曾在专访中提示说: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很好,你不妨再往后delay一下,这会让你提高标准,同时留了缓冲区。
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没有延迟满足感。
延迟满足感本质是克服人性弱点,而克服弱点,是为了更多的自由。
2006年左右,很多大学生问张一鸣职业选择,他会建议他们去百度,不要去IBM、微软。但实际上,很多人出于短期考虑,比如名气大、薪酬高一点,都去了外企。
张一鸣给出建议的原因在于,他更关注事物的本质,关注事物的未来走向,看这件事是不是长期有益的。
他曾总结,当自己无法选择和判断的时候,就要离远一步,远到用更重要的原则和更长时间的尺度来衡量就清楚了。
识人
张一鸣曾经问朋友,对于合作者,他最看重什么?他就记住了朋友说的一点:不装。
真实、认真是张一鸣很认可的识人标准,但这并不是张一鸣选人的单一维度,相较于最初,他后来用人态度更加大胆一些,用人所长,只要不会对系统带来特别大的问题,他都愿意试试。
2010年的张一鸣很忙,招聘和面试是他工作的重要部分。他在微博里说,上周面试了十几个人,最后确定了一个实习生。一个月面试了50个人,最后只有一个人有可能加入。
如此严格的要求,其筛选的底层逻辑在于:“我们要做到出彩,而不是完成事情,核心人员的能力、素质、态度非常关键。”
在张一鸣做九九房创业期间,此前在酷讯共事的很多人,都开启了人生的新一阶段,他们在微博上频繁交流,唱吧陈华、梅花创投吴世春、暴风冯鑫……相互分享彼此的经历。
张一鸣感叹,“选择越高级影响越大的人才越要看一些基本素质:理性、逻辑、修养、企图心、自我控制力。”
辨别人才是个技术活,那么张一鸣是如何吸引到这些人才的呢?
2010年,他总结说,吸引人才的四个要素包括:短期回报、长期回报、个人成长、精神生活。从左到右,从易到难,其中丰富不一般的人生体验和精神生活是最综合要求最高的,要不断反思追求。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健康的食品、宜居不远的房子、舒适抗职业病的的办公环境,这是真正的人力资本投资。
几年后,张一鸣将这几点逐渐细化。
在他看来,吸引人才关键不是看成本,是看回报和产出。创业公司要构建好的配置,让公司有最高的投资回报率,对于个人来说,也应当享有最高的投资回报率。只要能够达到,他愿意支付市场上最好的价格。
那么这就要求企业要做到两点,第一,严把招聘关,看人不能看表面,要去探究这个人的三观是否符合;第二,遇到合适的优秀人才要舍得给钱,薪水只是一个投资项目,更重要地,要关注投资回报率,省钱是不明智的。
物质上的回报是基础,企业应当让员工在个人成长和精神生活上有提升,实现这两点,就需要做到“延迟满足感”。
对于不同员工需求也可以适当个性化处理,有一些人可用追求卓越来鼓舞,另一些人应以现实回报作激励,但是两种方法可以关联起来。张一鸣拿自己举了个例子,“只要我能改进耐心不足的缺点就相当于个人将增值 30%了。”
同时,公平的文化和公平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奖罚分明,这样游戏规则存在才是有意义的,人们才会挑战自己更大回报,不易产生侥幸心理。
近日,字节跳动发布创意短片,以宣传对抗“大公司病”,倡导保持创业精神。从创业初期到如今的巨头,如何使团队更好地合作,张一鸣心得颇多。
沟通的艺术
张一鸣曾坦言,自己比较理性,富有激情的演讲一般不做,公司直接跟董事沟通,包括招聘的时候公司的状况,包括现状、估值、股票情况,都会很清楚告诉对方。
他把乔布斯英文版中文版各看了一遍。他发现《乔布斯传》的前半段有一个毛病,就是他不管理这个东西,想到什么产品好就要什么,公司内部怨声载道。
后面他回到公司申请了一批期权,他跟董事会吵的第一架就是为了从公司要期权,这是他的管理手段,他要稳定人心,做法就不一样。
当初张一鸣在酷讯也有很多困扰,也有很多员工抱怨,比如对待招聘的速度、转正、离职,看过很多创业公司核心团队最后闹翻,他都一直在吸取经验。
企业能够成事的要素在于:沟通、合作、结果。
在他看来,能在细微关键之处自我要求和互相 challenge 是好团队的特质之一。比如平时时间分配、工作状态、思维训练、沟通表达、小习惯。
良好沟通的要诀: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公司内部见贤应当激励,见不贤还应反馈沟通。
在沟通反馈时,切记不抬杠,要抓住主要问题。张一鸣解释说,任何办法都是在一定时空下对真理的近似实现,时空条件越具体,办法就越有效。如果去抬杠“近似”,那么就更难在当下实施。
张一鸣将团队合作的具体要求罗列了出来:
“我觉得以后团队的工作,不论大小,应把工作的目标定义并分解后,邮件发出来。
1、这样可以别人提意见;2、可以避免重复的工作;3、避免定义清楚理解有误差;4、同时能估计工作量、评估效率方法。清楚不含糊要成为公司的文化。”
这一流程被张一鸣沿用至今,与当下倡导的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吻合,指通过设定一个定性的时间内目标,在整个组织中共享,团队可以在整个组织中明确目标,帮助协调和集中精力。
2011年,九九房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做到了移动端房产类应用第一,但是由于当时房产这个领域,和张一鸣想要做的信息分发相差较远。
2012年,张一鸣找到王琼,说出了他的想法,王琼表示全力支持。
后来张一鸣在采访中说,他很早就意识到,创业如果不顺利,早死早升天,要往前看。他对很多事情的理解都是“错不在我”。
这与张一鸣最初创业时的想法不同,以前业务没做好,他会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但后来发现,仅仅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根本不够,时机问题、行业问题等等都是变量。
“如果你的决定是对可见的最大系统(比如社会)是有增益的,你就应该做出更好的选择。我经常见到一些小创业团队,每个人都不愿意走,其实早点解散了,对他们都好。也许你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到时候还可以将利益重新分配。”
离开了九九房,张一鸣在陷入了短暂的低落期后,字节跳动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