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泛娱乐成为了创投圈的热词,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投身这个大浪潮,试图寻找爆发性机会。
本文由投资人说(微信ID:touzirenshuo)授权i黑马发布,作者 。
1 内容创业存在「以小博大」的机会
我在IDG资本做了4年,现在主要是负责泛娱乐领域的投资。内容、To C和游戏,这是我们2017年整个泛娱乐领域比较看好的一个方向,同时,我们在这三个大方向里面都有一定的布局和投资,在2017年我们延续把这方面的投资和覆盖做的更好。
内容创业从2014年开始爆发到现在,不管是创投机构还是创业公司都在持续不断增加。因为内容领域的周期比较短,也就决定它可以在短时间得到利润。也因为有利润的存在,它的退出方式并不一定是原来VC一直期待的「单独上市」,它可能有更灵活的退出方式。
随着「内容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也将会给创业者提供更多创业方向与机会,目前是内容创业空前利好的窗口期机会,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是垂直领域的「独立内容平台」。我们看到,很多的垂直领域现在是没有出现所谓的「独立的内容平台」,包括一些很老的内容平台。比方说财经、母婴这一类的品类,目前都没有看到所谓的头部品牌的产生,「移动支付」领域应该就不用提了。所以这里面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二是移动端内容制作市场的广告变现。内容制作的一些大的机会,是广告市场的增长,不管做任何的内容,所谓的广告变现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变现手段。从广告增长的趋势来看,移动端广告的增长应该是显著的高于PC和电视。光从广告增长的内容来看,对在线的支撑是比较大的。
三是文化创意类项目最适合小团队介入。我觉得可能有几点是比较能支撑文化创意公司快速增长起来的原因,首先是移动红利正在结束,大家原来再去想通过做APP工具去快速低成本获取用户的时代,我个人觉得结束了。大家如果在现在这个时代获取用户更好的手段,可能你必须要有更好的创意,更好的一种产品形式,才有这样的机会。
文化创意类产业永远是非常好的以小博大的机会,比如你做游戏团队,包括你拍一些小成本的网剧,包括小成本的电影制作。举个例子,传奇影院是美国的一个很小的制片团队,但大家如果关注这个行业应该能够看到新闻,它今年被万达接近30亿美金的价格收购,收购的时候这个公司还不到30个人。
我们现在算是全民主播的时代,在各个大的平台上你去看自制剧,基本上也是层出不穷的,每部自制剧也有自己的粉丝,包括在YY、斗鱼等平台上,Top10的主播粉丝不是很多,但是他们靠这些不是很多的粉丝赚取了很高的薪水。
四是头部IP会越来越值钱。IP本身最近大家炒得非常热,什么叫做IP?在我们看来,首先,你要能够卖出衍生品,能够影响大家的三观,且具有一定的人群发展空间。符合更小众的IP投资价值不会太大。我认为,一个好的IP一定需要对人有长时间的陪伴,像《新闻联播》、迪士尼等等。
从2015到2016年所谓电视剧也呈现了一种趋势,大家更愿意购买头部内容,我们本身的投资思路和方向肯定也是往这个思路去,但是我们觉得电视剧和电影综艺本身的IP,有可能会是在新兴的方式之下产生。
新兴的方式比如说去年我们投资的铜雀叔叔做的不空文化,本身就利用了比较好的新媒体互联网传播的手段,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做成一个大家都听说过的一个不管是书还是漫画,小的IP,想办法让一个事情在新媒体传播上尽可能快的知道和听过。另外,我个人觉得说,长期看好的一个事情,从IP内容的角度上来讲,头部IP应该会越来越值钱。
2 走出惯性的怪圈
我们看过的上千份BP当中聊过的大几百个创业人,发现很多人都会进入一些「误区」。比如,我们在投资时经常会问到「用户如何运营」这个问题。做内容的人也好,公司也好,给我的「不变现」理由都是担心变现会伤了用户体验。但其实通过做游戏的思路来看,很多时候变现并不一定是伤你的真实用户的体现。变现一定会让用户量下降,但实际上流走的一部分很多是永远不会给你付费的一些用户,所以其实这也是需要大家去思考的一些问题。
我曾经一度觉得自己要投C轮D轮那些大的项目,但是现在随着对娱乐的理解,现在更愿意发掘一些早期的、我们在当中可以发挥更大影响力的事情。这个早期指的是Pre-A或者A轮,A轮我们定义是1000万到5000万人民币之间,但不排除我在天使阶段就关注到了这家公司。
3 泛娱乐To C产品将迎来风口
我记得在2012、2013年的时候,当时的投资圈大家比较痴迷于投所谓移动端的产品,彼时的To C产品非常快融得天使轮和A轮投资。这一趋势随着2014至2016年BAT的强大,以及本身购买流量变得越来越大,本身用户需求已经被满足的情况下,这个趋势应该是有所下降的。
目前,移动端的格局日趋稳定,很可能重新迎来大机会,To C已经跑在稍微前部,不管是垂直头部还是某一个领域里面的一个小型平台,就是所谓的流量很稳定,获取流量的成本又低的公司也许会在今年就会再次迎来一个风口,并且在移动支付日渐普及的大背景下,C端产品的盈利前景可期。
首先,微信支付是一个红利,带给了很多To C产品更多变现的机会,其次另外一个红利就是今日头条引领的feed流广告的形式,可能也会给很多新兴的To C产品一种机会。
4 游戏领域,我的投资方向
另外,我们今年关注的一个重点还有游戏,我们在游戏领域已经投了一些比较赚钱的公司,比如说像吉比特已经上市了,可能都是在这个领域里面垂直品类里面做的不错的公司,我们觉得对于游戏公司来讲现在机会依然很大,只不过游戏类型可能是我们现在更愿意探讨和看的一些方向。
比如说今年新出来的一些所谓的社交游戏,狼人杀还是棋牌游戏都是我们喜欢去看和需要去找的一些方向。以腾讯的《王者荣耀》为例,我的理解小学生的压岁钱零钱都在微信里面,对游戏的付费在2017、2018年会变得更好。我其实可以大胆的预判,就是所谓的移动游戏市场在中国应该算是刚刚开始,现在更多的付费其实正在不断的涌入,这个数字在2017年会涨的更高。
5 VR要五六年走向成熟
VR是一个很热的话题,但其实VR领域想做到真正的玩家门槛不低。硬件也好、内容的精细化程度也好,这个领域的制作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国内巨头在VR/AR领域看起来是布局得早,但是究其本质,他们没有掌握最核心的技术。
所谓的VR技术,它相当于是新一代的电影革命,一百多年前从无声电影,到现在主流的3D加IMAX电影,每一代基本都隔着10年时间。VR你戴上以后它所产生的体验要比3D加IMAX是新的工业级的事情,70年的时候IMAX技术研发出来,直到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相当于阿凡达这个电影引爆。我认为VR,现在的设备还是处于中早期,比如非常大影片的爆发,如果从创业这地方来讲,我们看5-7年VR电影和设备,普及速度一定会远远快过我们之前所经历的大屏幕的时代。
VR成熟的标志,在我看来,不是说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地步,但至少三四线城市的大众消费者都知道或者体验过VR,试过一次、玩过一次,这是VR成熟的一个标志。可以笃定的是,VR/AR领域极大可能最先爆发的是主机市场,因为主机市场最「宅」。宅男,肯定会是VR/AR第一批的享用者和尝鲜者。
6 谨慎烧钱,多练内功
当下,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现在都有降温的趋势。创业者经常问的就是说大家应该干什么?我觉得第一条就还是说所谓的高筑墙、广积粮,我去掉了快称王。我是觉得互联网公司做一定的宣传和PR,短时间之内成王也不是不可以的。之前我们有一些我们投资过的CEO们去融资找钱,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希望创业公司把自身的内功,包括管理也好、人员也好、商业模式做得更好。
另外,我认为判断泛娱乐项目的核心,是团队本身产生内容的能力,以及这个内容是否具有平台化的能力,它应该囊括了多元化、长时间聚焦等要素。如果只是做个人品牌的东西,比如单个网红,我是不会投的。这就好比我投资了我家楼下的一个小卖部,他家生意还不错,但是我不可能作为一个VC去投资。
第二条我是觉得,对于现在的创业公司来讲,烧钱要变成非常冷静和理智的行为。从一级市场来看,大家评判一个项目的时候,对于你本身单数多少,或者说你用户量多少,现在已经远远不是作为像在火爆的时候大家最关注的东西,而大家可能更多考虑的是商业模式,现在做互联网又是非常烧钱的事情,所以我个人是觉得说现在的烧钱要冷静。有些公司会遇到一定的暂时性的瓶颈,那我觉得及时的想好自己新的方向,及时转型,其实有的时候并不是坏事。
7 我的投资逻辑
对于如何判断一个项目的好坏,我有4点思考:
(1)创始团队。我每次都会问创始团队的人员是增加,或者有谁离开,这是最重要的。如果做天使投资的话,除非这个人我很熟,否则我不愿意在不认识一个人的情况下,仅有两面之缘就做出投资决策。我不信只见面两次,就能看懂一个人,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完全变成赌运气了。
另外,我们最爱的还是有智慧且有情怀的人。本身来讲,泛娱乐创业门槛不高。对于创业门槛不高的公司,天花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看重能够在自己的创业当中逐步突破自己,变成模式创新的人和团队。
(2)现金流。在大家都融不到钱的情况下,谁手上现金多,到下一阶段能撑多久,这也是资本关心的问题。
(3)竞争力。现在有很多抢别人的地盘,抢别人地盘的方式有很多,一是把别人挖过来,再就是说你投资别人作为团队整体的盈利板块。
(4)创业方向。我们在投有些公司的时候,它在行业里是第一名,有的是第二名,第一名和第二名相差太远时,这对于创业公司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思考。最近我们也会看到投资行业里有很多的合并,我们基本总结下来,第一名都要付很高的成本收购第二名,第二名投资回报会比第一名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