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除了新产品,你还可以关注苹果公司过去 29 年的投资布局
2016-09-08 09:34 苹果 手机 收购

苹果兼并收购策略发生变化,涉足更多领域强化自身产品

推荐人:张晓军

推荐星级:☆☆☆☆

阅读时间:本文3278字,需7分钟。

推荐理由苹果手机成为街机,每年的苹果发布也被众人追捧堪称互联网科技界的春晚,苹果公司近年来除了自家产品外还关心哪些领域或公司?本文要讲的就是苹果收购策略的变化以及背后的动因,也许能帮助创业者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本文由FellowData(微信ID:FellowData)授权i黑马发布。

文 | FellowData

苹果公司的并购策略僵化?新一轮的并购计划已经开启

人们对苹果的 M&A(兼并与收购)策略理解并不正确。外界普遍认为,苹果应该改变僵化的并购理念,动用其庞大的 2330 亿美元现金储备,收购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同时开辟新的营收来源。这些建议显然「驴唇不对马嘴」。苹果并购在过去几年变化不大,但有证据表明这家科技巨头今后会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调整。苹果对滴滴出行的投资标志着,苹果并购活动正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进军交通运输行业。

分析苹果并购策略的最好办法,就是了解该公司的并购活动。外界认为苹果收购的公司并不多。然而,真实的数据却向我们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情况。从 1997 年至今,苹果总共收购了 82 多家公司。如果将从未对外公开披露的小规模交易也计算在内,那么苹果在过去 19 年总共收购了 90 多家公司。下图按年份详细列出了苹果公开披露的并购交易。

人们之所以觉得苹果在并购方面未与行业对手保持同步,一个原因就是,苹果并购往往是为了获取技术和人才。这种战略的后果是,苹果的并购活动并没有像行业某些重磅交易那样吸引媒体大规模报道。此外,每一桩并购交易的费用在苹果现金储备中所占的比例都极小,使得许多人认为苹果并未将赌注押在任何一笔并购交易上。下面,我通过苹果的现金流量表来对这些交易进行量化。

在每个季度的财务报表中,苹果都将其在并购方面投入的现金,称为是「与企业并购有关的付款」。考虑到基于股权的补偿,以及专利和设备投资等无形资产,单靠这些成本项无法让我们全面掌握苹果在人才和资产收购方面的具体投入,但确实可以让我们对苹果用于收购企业的支出做出相当准确的估计。正如下图所显示的,苹果近年来在并购方面加大了投入,但总金额与苹果不断增长的现金水平相比仍然较低。

苹果兼并收购策略发生变化:收购企业数量及收购价均大幅增长

苹果的并购策略在不断发生变化。与人们普遍看法不同的是,苹果并购策略在过去几年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个重要差异是,管理层已经加快了并购步伐。苹果在 2013 年至 2015 年间收购的企业数量,超过了 2013 年之前 16 年所收购的企业总数。如果再分析一下苹果在并购方面的投入,会发现 2013 年至 2015 年间苹果在收购方面的投入,占到 1997 年以来该公司并购支出总额的 70%。

苹果并购策略发生改变的另一个例子与收购价有关。苹果管理层并不反对斥巨资收购某家公司。例如,苹果曾在 2014 年以 3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Beats,这一价格是收购价第二高的交易(即 1997 年收购 NeXT)的 6 倍。实际上,Beats 的收购价占到苹果过去 19 年并购支出总额的 40%。如果不计 Beats,苹果每笔收购的平均价格还不到 3000 万美元。

苹果管理层的并购策略非常专注。尽管并购策略发生了改变,但有证据表明苹果管理层在进行收购时,总是遵循着同样的原则和理念。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苹果收购是为了直接推高公司营收或利润。相反,这些收购旨在改善苹果产品质量。这种以产品为中心的思想,也是苹果收购的大部分公司最终被整合到苹果产品线的一个原因。

尽管有些交易并未像苹果管理层预想的那样取得成功,比如收购 Quattro Wireless,但苹果的收购鲜有败笔。此外,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苹果管理层将并购当作「宠物计划」,或是利用并购来取悦某国政府或监管部门。

苹果兼并收购策略发生变化:涉足更多领域强化自身产品

考虑到苹果并购策略近年来发生了重大转变,所以对推动这种转变的主要动力进行了深入探究。从 1997 年收购 NeXT 开始,在接下里的 10 年间,苹果几乎每一笔收购都是为了加强 Mac 平台实力。尽管考虑到苹果当时的产品线,这种举动可能并不令人感到吃惊,但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当时的并购并不是为了 iPod,或是进军其他产品类别或行业。

在 2003 年至 2007 年的五年间,苹果很少或几乎没有进行过收购。尽管外界当时对苹果的并购战略并不了解,但这种「缓冲区」为 iPhone 的开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从 2008 年收购 P.A. Semi 以来,苹果几乎每一笔收购都专注于强化 iPhone 以及整个 iOS 平台。这种对 iOS 平台的专注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苹果在并购速度和并购支出上都出现大幅提升。此外,苹果还表现出对一系列有利于强化 iOS 平台的收购项目的兴趣:从智能助理、流媒体音乐、地图技术到移动处理器、摄像头和指纹传感器等。

随着 iOS 设备开始处理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日常计算任务,苹果的并购活动开始加速,涉足更多的领域,包括搜索、地图、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在这些领域,每一个对苹果来说都是一个新篇章,苹果在这些方面经验不足,将并购当作一种学习工具,用以获取人才和技术团队。

苹果投资打车应用软件,为进军中国汽车市场占地先机

随着苹果在可穿戴设备、Apple TV 和 iPhone 和 iPad 升级等方面投入巨资,iOS 也具有了很大的「缓冲空间」,尽管如此,我们看到苹果的并购战略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苹果 5 月初对滴滴出行的 10 亿美元投资,标志着苹果并购战略的最新阶段。由于财务条款,这笔交易并不是那么的突出。过去,苹果也曾入股过不少公司,而结果也是喜忧参半。1999 年,苹果向互联网内容发布平台 Akamai 投资 1250 万美元,在互联网泡沫期间,苹果从这笔投资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同年,苹果还对三星投资 1 亿美元,帮助该公司生产显示面板。2000 年,苹果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EarthLink 注资 2 亿美元,双方达成协议,Mac 用户订阅 EarthLink 服务后可以让苹果获益。不过,苹果后来不得不对其投资进行减记。在 20 世纪 90 年代和 21 世纪初,苹果还对 ARM 进行了大规模投资。

苹果对滴滴出行的投资之所以令人颇感兴趣,是因为这也是第一笔表明苹果开始进军交通行业的交易。我们知道,根据「Project Titan」项目,苹果正在开发电动汽车,而认为苹果很有可能会销售电动汽车,而且这种可能性也比大多数人所预想的大。通过投资滴滴出行,苹果不仅在进军中国汽车市场上占得先机,而且还开始想着为 Apple Car 建立一个需求来源。

苹果下一个并购阶段是继续入股打车应用公司,而不是发布 Apple Car。最明显的投资候选是那些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的公司,比如美国的 Lyft,东南亚的 Grab,以及印度的 Ola。根据司机数量和每日订单量计算,这四家公司拥有了打车应用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

苹果收购这些公司的少数股份,而不是与他们建立合作或联盟,主要原因是打车应用行业仍然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创业公司需要资金与竞争对手较量,并赢取市场份额。除了获得苹果的资金支持外——该公司的现金储备达到 2300 亿美元——苹果成为其战略投资者还能让这些公司获得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就目前而言,苹果获取这些打车应用公司的控股权,对其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

通过投资打车应用公司,苹果还寻求给 Apple Car 建立一个需求来源,这种模式就好像是与移动运营商合作销售 iPhone 一样。打车应用已经改变了全世界人的出行方式,一旦具有全自动能力的电动汽车成为现实,传统的汽车所有权模式将面临压力。打车应用公司不仅可以是出租车公司,还可以是物流公司。我个人认为,苹果早早投资汽车核心技术,就是为了在满足物流行业的供求上占据主动。

一旦 Apple Car 发布,苹果就可以继续借助并购工具,进一步扩大在汽车领域的核心能力,这种新的并购阶段可能会持续数十年时间。

为适应新的市场形势,苹果兼并收购策略不断发生变化

苹果的企业文化对变革持欢迎态度。苹果若不想成为局外人,唯一的办法就是自我改造。同样,苹果的并购战略在过去几年已经作出同样的改变,等到 Apple Car 平台发布后,这种趋势只会加强,不会减弱。苹果不打算通过收购特斯拉这样的公司,凭借新产品进入汽车行业,而是依赖于「Project Titan」及自身资源来设计和销售电动汽车。一旦产品顺利上市,苹果在发现其产品和战略最大漏洞上将处于更为有利的位置。接下来,苹果会以同样饱满的热情进入这个领域。

苹果在进入这个新的并购阶段后,也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变数,那就是苹果能在多大程度上将其在 iOS 平台上的技术专长,移植到汽车产品上。众所周知,苹果专注于收购地图资产,会让该公司在进军交通行业时起到关键作用。这一道理可能还适用于苹果近几年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实施的收购。

与 2006 年收购 FingerWorks(为 2007 年推出 iPhone 做准备)、2014 年收购 Passif Semiconductor(为 2014 年进军可穿戴设备行业做准备)一样,苹果投资滴滴出行最终会被看作是该公司准备进入新行业的证据。实际上,苹果入股滴滴出行也是自 2008 年投资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以来,它首次收购一家公司的少数股份,这充分说明苹果并购策略会不断发生改变,以适应新的市场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