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无人驾驶的局与势 | 黑马荐文
2016-09-06 10:36 汽车 无人驾驶

汽车无人化结合电动化和共享化,对整个汽车产业链、汽车相关行业及人们的“出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授权转载自君联资本CEOClub公众号(ID:LegendCapitalCEOClub),作者作者 范奇晖、 吾雪飞。

不同领域选手“火热”布局无人驾驶

最近十年,已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工业正发生深刻的变化。2004年,Elon Musk接手Tesla;2007年,Google启动无人驾驶汽车计划;2009年,Travis Kalanick创办Uber。三家公司对应的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代表了行业大势,我们有幸见证了这令人兴奋的新时代。

汽车智能化、尤其是无人驾驶,是目前最火热的话题。Google、Baidu、Uber、Mobileye等科技公司,Tesla、GM、Ford、Audi等汽车公司,Bosch、Delphi、Denso、大陆等汽车零部件公司,Cruise、Zoox等创业型公司前赴后继投入无人驾驶领域,当然各有不同的初衷。

媒体头条经常被各个公司的无人驾驶相关新闻占据。而巨额的投入、大量的投资并购,更是将公众对无人驾驶的热情逐步推高。而三四年前,无人驾驶的故事尚有些曲高和寡,远不如现在这么受人追捧,和当年Tesla被底特律嘲笑的故事如出一辙。今天,各科技公司和车厂正投入巨资,并夜以继日的奋战,希望在2020年左右实现无人车量产。

技术仍是挑战,产品化任重道远

今年5月 Tesla出现首例Autopilot的致死事故,主要原因是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失效,未能检测到前方车厢,导致制动系统未启动;而且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未能及时人工刹车。本质上说,Autopilot还属于高级辅助驾驶范畴,远未达到真正的无人驾驶。

在汽车领域,安全永远是排在第一位。汽车行驶过程中面临的环境比较复杂,其中车本身状况、气候、天气、道路情况、车、行人、动物、标识、突发状况等等可排列出多种复杂情形,尤其是在复杂的城市交通环境。汽车无人驾驶系统包括感知层、控制层和执行层,能否非常可靠、极为准确、极其高效地处理这些状况,是非常大的挑战,需要长时间学习和测试。从目前看,以3D高精地图为基础的自动驾驶系统,因对周围环境已有一定的感知基础,是更安全的技术路线,承担的压力也相对较小。

对于无人驾驶行业内的公司而言,练好内功尤为重要。纵观ADAS巨头Mobileye的成长历程,从1999年成立,直到2014年方完成J-Curve底部积累,2015年业绩才大爆发。Google自2007年就开始研发无人驾驶系统,历经300多万公里的路测,直到2016初被美国NHTSA认定为“合格的驾驶员”。

值得高兴的是,无人驾驶行业现在面对的政策环境、行业氛围和硬件条件,相比以前已有很大提升,同时行业内的公司可以通过与各出行类公司合作,将有很大机会缩短学习曲线、提升研发效率,进而加速产品化进程。

路径有差异,整合是趋势

按照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对自动驾驶标准的定义,汽车行业目前的智能驾驶水平大约处于1至2级之间。Tesla的Autopilot是从2级往3级前进了一步,依然属于特定情形的自动驾驶,比如晴天、白天、高速路况好等。

汽车自动驾驶等级表  来源:NHTSA

Google、Baidu等科技公司,希望依靠数据和算法优势,一步到位,直接到Fully Autonomous driving;传统汽车巨头们依靠整车生产经验和系统集成能力,走1级到5级的渐进式发展道路。不论哪条技术路径,最终殊途同归。若要在2020-2025年实现无人驾驶车的量产,科技类公司和传统整车厂合作是必然趋势。

ADAS将是汽车智能化的发力点

ADAS系统构成图

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 System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作为汽车智能化的初级产品会率先发力。ADAS包括车道偏离预警LDW、自适应巡航ACC、自动紧急制动AEB、车道保持辅助LKA、前撞预警FCW等等。全球汽车保有量10亿辆以上、年销量8700万,而中国汽车保有量近2.8亿辆,年销量约2400万辆。ADAS前装市场按照20%渗透率、后装市场按照5%渗透率计算,其潜在市场空间就不容小视。市场格局上,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目前市场份额较高,但产业并未成熟,新兴公司的机会不小,当然时间也不多。若参照汽车核心零部件的格局,ADAS系统的市场集中度很可能会非常高。

在ADAS系统逐步推广时,作为感知层的传感器将得到不错的发展机会。传感器作为汽车“眼睛”,比人“看”得更远、更广、更清晰、更敏锐且工作时间久不会疲劳。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等不同传感器各有明显的优缺点,不同传感器的应用会有主次之分,但多传感器的融合方案将是主流趋势。

特定领域商用车有望率先实现无人驾驶

目前汽车无人驾驶系统在面对复杂环境时技术还不够成熟,暂时还难以大规模推广,但在某些特定商用领域有望率先开始应用。比如公交、通勤、机场、园区、矿山、物流等,这些线路比较固定,环境相对简单,而且商用车的价值大,对高价智能驾驶系统的接受度相对较高。商用车运营客户迫切希望节省人工成本、提高驾驶安全性。

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积极推进无人驾驶工程机械的发展。Uber最近斥资6.8亿美金收购了无人驾驶卡车公司Otto,高调进入这一领域。商用车领域已经能看到无人驾驶系统初步应用的机会。当然无人驾驶系统在商用车领域依然面临技术、成本等问题的考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无人驾驶作为新兴技术,能解放人的双手、双脚、眼睛和大脑,为社会优化效率、提升安全并节约能源。最近Google创始人Larry Page投资的Zee.Aero和Airbus的无人飞行汽车计划横空出世,更是让人们对下一代出行有了更多的畅想。

汽车无人化结合电动化和共享化,对整个汽车产业链、汽车相关行业及人们的“出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目前,君联资本与奥迪创新实验室联合举行的“开启汽车领域新时代”大赛正在进行中。君联资本长期关注汽车领域,十多年来已投资近二十个项目,如易车网、神州租车/神州专车、途虎、高德地图、和谐汽车、CATL等,在电动、共享领域进行了系统布局,同时也将持续关注汽车无人化、智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