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今日终于敲定。创业家&i黑马在半年前的3月8日,曾发布对柳甄的专访文章,让我们重温Uber中国和柳甄的心路历程。
文|杨洁
2016年8月1日,今天,一起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上近几年最大的合并案发生: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
恰恰在几日前,国内备受关注的出租车改革方案正式出台,网约车正式合法化。当日,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为代表的互联网约车公司额手相庆,就在几天后,Uber中国与滴滴合并的事件公布。这个时间点,不可谓不微妙。
这也许是很多因素推动的合并。资本的力量,Uber为巩固全球地位的策略,以及中国政策的巨大变化。但对于Uber而言,它已经成为在中国市场黯然失色的国外互联网公司中新的一员,想靠自己一己之力,在中国杀出一条血路,已经是昨日之梦。
这令我们也想起半年前,创业家&i黑马对当时任职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的柳甄专访时,她谈到的,对政府支持力度的期望、和Uber创始人Kalanick的互相信任,以及她在和滴滴的竞争中,给自己打了一个60分。
不管怎么说,对于不断靠补贴作战的滴滴和Uber中国来说,合并还是件好事。已经被市场惯坏的消费者们,则要进行新的思考了。
以下是创业家&i黑马在半年前的3月8日,发布的对柳甄的专访文章,让我们重温Uber中国和柳甄的心路历程(创业家&i黑马有删节):
柳甄是在当年的多事之秋,空降到中国优步的。那时候,Uber成都和广州分公司都在被调查。她来了之后,开始加强政府关系,扩张团队和业务,与滴滴展开补贴战。
她给自己打了60分。一年的工作后,Uber在国内的业务增加到了40个城市,市场份额从去年年初的2%增加到35%,员工也从原来的几十人增长到了300人。只是,这个数字和Uber的最大竞争对手滴滴,还相差甚大。
而在我们1个多小时的采访中,除了谈论Uber战略和产品,柳甄还一直津津乐道于自己投入极大热情的女性公益活动,以及她的家庭。
柳甄对创业家&i黑马说,“能够事业和家庭平衡,才是最大的幸福。”
“加入时,我只想让公司生存下去”
从之前的律师职业,到回国成为创业团队的一员,加入Uber的决定,柳甄做得很快。而说到自己的经历,她首先提到是爷爷。
“受我爷爷的影响,我们家族里,1/3是投资人,1/3是创业者,1/3是律师。”她说。柳甄的祖父柳谷书,是我国最早的知识产权律师之一,在60岁时,还白手起家创办了律所和公司。而成为律师之后,创业公司仍然是柳甄不能忘记的对象。
和柳甄一样,她的堂姐柳青,是从高盛跳槽到了国内另外一家专车领域巨头滴滴。而她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两家公司的竞争,往往令外界感到好奇。“我们时常见面,但见面时从来不谈工作,只谈生活。”柳甄笑说,“我们工作的时间已经够长的了。”
柳甄在做律师时,也一直是和创业公司在打交道。她做的是创业公司的并购、融资、上市,和创业公司是离得最近的。她服务周期最长的一个客户,从公司的最初融资一直跟到它上市。
“帮助融资的律师是和创业者离得最近的。”柳甄说。这种贴近的感觉也是她后来决定加入创业公司的起点。Travis Kalanick,也就是Uber的创始人,就是她的客户之一。决定离开律所之后,柳甄也是迅速被他说服,开始了在中国出行市场的旅途。
柳甄做出选择那时,Uber已经显露出独角兽的姿态,正在全球市场大规模扩张。它的打车软件在2010年上线,在2014年年底时,Uber的总投资额达到27亿美元,估值412亿美元,2014年一年时间,Uber把自己的服务范围从年初的60座城市扩展到了50个国家的超过300座城市。
可当时的中国市场却与此形成了反差。Uber在2014年2月进入中国,到了2015年初,只占了2%的市场份额,而与之相比,滴滴快的在2015年初合并,强势阻击。直到今天,滴滴快的拥有超过5000名员工,中国优步经过了一年多发展,全国也只有300人。当年,更是仅有区区的50多人。而柳甄入职之时,更是中国优步的多事之秋,广州、成都都被调查。
从律师行业转型而来,柳甄一上手,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形。
但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柳甄说,她是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决定接受Kalanick的邀请。“直到现在,我还是以用户的角度去看待公司产品。我希望更多的人不是在封闭的、选择少的市场中做决定,而是能有更多的选择。”
就这样,她接过了中国优步的任命。而那时,她甚至都没有考虑过竞争的事情。“那时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公司存在下去。能不能给我空间,能不能让公司先发展。”来到了Uber的第二周,她就被成都市政府约谈。
“那时你做好准备了么?”创业家&i黑马问。
“现在和那时相比,我觉得环境已经改变了很多,好了该多。”柳甄说。她那时天天给Kalanick打电话,“我说你自己回想下,你当初在法国被抗议时,你是什么心情?你在旧金山上线两个月的时候,政府让你的企业停止运营,那时你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做的?”
正因如此,Kalanick和柳甄、和中国优步的团队互相增进了理解,还有感情。
“直到今天,Kalanick都没有给我和我们的员工,提过任何具体的要求。”柳甄说。“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每天都在变,他也没法做出具体的要求。我们之间相通的和交流的,是价值观、感情和对事情的认同感。Uber对中国公司,就像父亲和孩子。中国市场是Uber的重中之重,要融资,要放权,可以尽管说,什么都不要的话,就尽量放权。”
“用对手1/4补贴烧出35%市场,值”
出行行业和国内竞争对手的拼搏,和柳甄当年的律师工作不同,甚至和她的父祖辈所处的时代也不同,是刺刀见红的肉搏,还有补贴大战的战火连绵。
今年年初,Kalanick在温哥华参加活动时称,Uber在中国一年“烧了”超过10亿美元。“我们有一位凶猛的竞争对手。”他说。
这个中国市场的凶猛对手是不是让Uber觉得特殊而棘手了?它又会不会对在中国市场这块遥远的广阔土地上烧钱表示担忧?
柳甄表示反对。她说,她相信自己和Kalanick之间的信任的力度。
“中国这个市场,人人都说,它和美国市场比起来非常特殊。但其实,全球每个市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她说。“10亿美元这个数额,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很多人谈到补贴这个问题的时候,都忘了Kalanick在提到这10亿美元之前那句话。他说,Uber在美国市场已经全面盈利了。”柳甄说。“美国的客单价比中国要高,如果每赚3美金,就拿出1美金来贴进中国市场,只要我们有盈利能力,我们这么做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她主动提到了竞争对手的补贴问题。“我用对手的1/4的补贴,却烧出了现在中国优步35%的市场份额,我觉得挺值得的。我们要对比来看,对不对?”
对于补贴,柳甄也有她自己的看法。她并不认为补贴完全是个“烧钱”的事儿,有计划地减少补贴,或者改变补贴的方式,直到停止补贴,也在她的考虑之中。“如果能有针对性、有效科学地补贴,针对不同的司机、不同的开车习惯做出对策,让我们花钱带来的回报比竞争对手要高,这种补贴就是投资。它终有为我们带来盈利的可能性。”
柳甄寄希望于Uber在产品上的发展。Uber在成都开通了顺风车,Uberpool也在全国多个城市上线。“现在在杭州,我们有50%的订单是来自于Uberpool,这个产品在杭州也达到了收支平衡。”
柳甄在期待,到今年年底,Uber的收支能达到一个更健康的水平,“通过产品研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能够实现在不补贴的情况下让司机还愿意留在平台上运作。”
司机端是柳甄非常重视的一点。她也并不认为,单纯靠补贴能够留住司机。“司机最重视的是什么?是奖励什么,奖励多少,钱是不是能定期给我。”所以,她强调,补贴要更有针对性,产品要有更多的功能让他们使用更方便。“保证供给端,这是企业生命力的重点。”中国优步有专门针对司机的运营和沟通部门,用来服务司机,反馈他们的需求,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补贴。
中国优步也在加强对司机的管理与安全机制。包括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司机和车的资质进行审核,Uber也设置部门针对司机和乘客双方的安全提出产品需求。比如针对乘客的安全管理,Uber也加入了中间号功能,以及行程分享,让乘客可以在中途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行程,并且和中国太平保险合作提供100万元乘客险。另外,还有司机和乘客的评分制。
但柳甄还是强调:“我们以司机为中心设计产品。我们认为在未来,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司机,司机和乘客,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Uber的打分制也是双向的,对于分数低的司机和乘客,Uber的“黑匣子”功能在客户端能够把他们屏蔽。
“我的分数就比较低。”柳甄也忍不住笑了。“大概是我总是叫完车又要谈事,总是让司机等很长时间。”
加入Uber后,她一直在坚持每天都用Uber上下班。
“我给自己打60分”
Uber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但柳甄还是对创业家&i黑马说:“我觉得这个问题和用户一点儿关系也没有。用户谁会关心一个产品到底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
在政府关系上,柳甄认为,Uber和滴滴,接受的政策管理幅度是一样的。中国优步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在她看来也都不错。也许这也是她之前提过“环境改变了”的原因之一。“有竞争总比寡头独大好,这是政府、市场、用户都认可的一件事。”
Uber的产品在针对中国用户做出改善,在她看来,这是最大的“本土化”的成功。比如,Uber和支付宝等金融支付机构的合作,以及和各种保险、汽车租赁等国内公司的合作。在服务器搬到中国来之后,中国优步也在自己研发产品。比如顺风车,就是中国团队研发的。“然后美国再copy过去。”柳甄提到,也有些小小的得意。“我们还在研发如何提高匹配率、实现司机连环接单,对司机类型进行分析,这都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产品。只有讲故事的产品是不够的,要把创新型、驱动型的产品做出来。”
提到“讲故事的产品”,也是柳甄认为自己的团队要坚持的,那就是只开发“增进平台的效率”的产品。因此,她也表示,公交、代驾等,是中国优步不会去做的。
和她上任时隔一年,中国优步现在已经在40个城市开展业务,全国员工增加到300人,市场份额从2015年初的2%提升到35%。
“给自己这一年打个分吧。”创业家&i黑马说。
柳甄有点为难,想了想,说:“60分吧。仔细想想,我也做过很多不成熟的事。”
“能够兼顾家庭,才是我的幸福”
于是我们又问:“那给家庭打多少分呢?”
柳甄大笑:“这个我做得不错。”工作、加班,还是她的生活常态,但她给自己立了一个规定,每周都争取抽出两天,提前下班,去接她的两个孩子回家,并且陪伴他们到晚上7点,再去继续加班,投入工作。
现在,中国优步团队的工作时间是灵活的。“借助现在的通讯和办公手段,没必要让大家非要聚在一个地方才能工作。”柳甄说。年底和员工谈话,她也劝自己的女性员工不要太拼命了,“要保证工作和家庭平衡。”
在中国优步,有一般左右的员工是女性。在Uber全球的各个公司比,这个比例是名列前茅了。而作为女性掌门人,柳甄对女性公益事业也表达出了极大的热心。
“我不是女汉子。”柳甄说。“对我而言,Uber变成市场第一,并不是幸福感的来源。如果能工作和家庭平衡,才是我真正的幸福。我希望,所有的女性都能感受到这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