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创投王啸:更喜欢投资年轻的创业者
2016-11-21 15:26 九合创投 王啸

目前国内的天使投资仍然处在一个蓝海期,市场远没有饱和。

王啸,九合创投创始人,曾是“百度七剑客”创始团队成员。在百度的最初十年中,王啸搭建了第一代搜索引擎的底层系统、担任过数个百度明星项目的负责人、并且在离开百度的最后两年组建了无线事业部。2011年,王啸创立九合创投,并主导了36氪、下厨房、91金融、ZEPP、青云QingCloud、日食记等优秀创业公司的投资。

作为“百度七剑客”之一,王啸见证了百度从无到有,从平淡无奇到叱咤江湖的最好时光。在百度的十一年里,王啸在公司内部更换了不下六七个岗位,也从一名单纯的程序员逐渐转型为一名熟谙全业务流程的职业经理人,是除李彦宏外的“六剑客”中留任时间最长、更换部门最多的“元老”。

2011年,移动互联网大潮兴起,那年王啸35岁,离开百度创立九合创投,开始做天使投资。“在恰当的时间进入恰当的地方”是王啸的工作信条,由于最后两年在百度无线事业部所积累下的经验和人脉,一心只专注在移动互联网上做天使投资的王啸下手极快。

五年来,王啸秉承着“游走于科技与人文之间”的理念寻找国内顶尖创业公司,顺利主导了36氪、下厨房、91金融、ZEPP、青云QingCloud、日食记等优秀创业公司的投资。抱着对这位勇于转型的“投资天使”的好奇,超声波对他进行了专访。

1、目前关注哪些领域?

对于现在处在风口的VR,我投了三四个。但我觉得VR市场投资目前稍微有点过热。目前创业公司做To C市场的其实很少,市场还早,但我们可以先布局天使,以后会逐渐有一些效果出来。另外很多年轻人喜欢二次元漫画这些东西,二次元市场还很大,我们也会考虑布局。

2否对大公司出身的创业者更加青睐?

大公司的人都有个问题,由于部门划分太垂直精细,每个人职责都是细分的,职能单一化,综合素质较差。虽然公司看上去很光鲜亮丽,但是这个人在公司里面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能不能成事其实不一定。小公司看上去很小,但是什么都管,任何风雨都经历过,能力不一定比大公司差,甚至还会比大公司强。

总之从某种程度上讲,公司别太小,两人的团队肯定不太靠谱,如果公司上百人规模,确实做到一定体量,那么证明这个人在中高层能力锻炼还是比较全面的,可以做投资考虑。

3、现在百度系、阿里系都比较容易拿到投资,怎么看?

光环效应,拿到投资并不代表成功,离成功还远。还有一点就是去百度的人,能做到一定中高层的人,其实素质、模型、学习能力还是可以的。这些人肯定是经过选拔机制一点一点上去的,所以如果能在这些公司做到一定级别,整体素质能力、模型还是可以的。但是不一定全面,除非说管一个单独业务线还可以。

4、项目和人更倾向于哪一点?

最重要还是看人,因为项目会变。但是别选一个特别没风口的地方,这样人再强也没用,一点风都没有,想跑起来真的挺困难的。没有人是特别强悍的,项目还是要选一个在上升期的方向上,但是人一定是最重要的,否则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人被别人竞争下来了,其实也没有意义。

5、喜欢什么样的创业者?

喜欢偏产品型的创业者:专注,有韧劲的,想法纯粹,学习能力强,能耐住寂寞慢慢做事的。细数九合投资的公司创始人,不少都是这种类型:青云的创始人黄允松,下厨房的创始人王旭升,以及新片场的尹兴良。

6、如何发现优秀的项目?

我们核心是两条路径,被动发现和主动发现。刚开始项目主要来自周边朋友的推荐,现在每天微信上就有不少朋友推荐项目的,一般推荐的比主动上门的还是要靠谱很多。另外一种就是主动发现。公司后期发展壮大之后投资团队会研究细分领域去找项目。九合投了两家垂直领域的新媒体:36氪和懒熊体育,这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项目来源。

7、对90后的年轻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我觉得创业不一定一开始自己单独干,一定是跟着别人干更靠谱,学习好了再单独干。其实年轻人是最应该冒险的群体,因为年轻人对于新细分领域的敏感度和创业方向容错性会更强,连续创业的成功概率也会更高,他们所付出的代价无非就是吃、住的费用,在北京一个月开销3000元人民币足矣。所以,我个人更喜欢投资年轻的创业者。之前投资的36氪创始人刘成城,是1988年生人,当年投资这个项目时,刘成城不到25周岁。

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资本寒冬,对九合的投资节奏并没有太大影响。王啸认为,机会是一波一波出现的,跟融资环境的好坏其实没有太大关系。目前国内的天使投资仍然处在一个蓝海期,市场远没有饱和。与美国的投资环境相比,国内天使投资机构并不充足。从长久来讲,投资机构逐渐做大也是一个做品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投资者与创业者之间依然充满无限的可能,只要创业者坚持初心,投资者就有机会助你完成从0到1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