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投了什么人?汪伟的可穿戴产品观
2013-08-07 12:27 王峰 可穿戴产品观 汪伟

王峰投资的公司叫土曼百达,是一家专注于消费数码研发、销售的企业,由汪伟和王强创办于2011年1月。做硬件烧钱,汪伟说自己已经投入了上千万,但依然“抱着逆袭的心”。

作者:邓超

【导读】王峰投资的公司叫土曼百达,是一家专注于消费数码研发、销售的企业,由汪伟和王强创办于2011年1月。做硬件烧钱,汪伟说自己已经投入了上千万,但依然“抱着逆袭的心”。以下为汪伟口述。

可穿戴设备这么多,我认为最有机会的是手表。为什么不是眼镜?它看起来酷炫,但是对人的使用习惯改变太大,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戴;手环呢?我发现周围人戴手环很少有超过三个月的,而且手表完全可以cover手环的功能,又有屏幕,交互也更全面,当然将来手表的形态也会变化,会变得更加纤薄小巧;至于戒指,它的空间更不会太大,每个人手指粗细不同,解决尺寸问题就是个难点,而且它体积小,续航能力难以保证。

怎么做好手表?我认为应该达到三个卖点:第一个是装饰性,戴着要舒服、看着要美观。美的标准确实是因人而异,但从做产品角度必须要确定一个自己的审美标准——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欢,但我们必须要清晰,否则产品就会模糊,尤其不能人云亦云。

第二个是续航能力,智能机让人们有了时刻充电的习惯,但“习惯”不代表没问题——想想你一旦忘充电后的窘境吧,所以我们希望做到15天一充电;第三个是功能,这我要详细说说。

因为要省电,所以不能赋予它太多功能,手机能实现的我们尤其不会做。比如通话,通过蓝牙连接实现通话是可以的,但不要自带基带,也就是成为一个独立的通讯工具,这样功耗会很大。我们的手表会主打安全,借助NFC,戴上手表再操作手机,就可以获得打开其中文件的相应权限,与智能家居的结合也会很有想象力,比如用手表来开门;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接收信息,但不是所有信息——那是手机做的,手表会发挥筛选的作用,让人随手看到的是重要的内容。

可穿戴设备空间很小,功能上的取舍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核心一点是要把产品做回到产品的本质,要解决消费者的根本问题,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如音响就是要呈现最好的声音,所以我们研发时就把力量集中在声音的表现上;而手表就是要适应用户不方便使用手机的情境,必须要解决痛点。而山寨产品往往是希望大而全。

手表现在的功能虽说有些保守,但我并不怀疑它未来会代替手机,准确地说未来的手机形态会变成可穿戴设备+屏幕,手表不需要很强的运算能力,用云来处理,再加上随身携带的柔性屏——它不需要“功能”,只用来镜像手表的内容,因此可以做到很薄很省电,而这种镜像的技术我们已经积累了很久。在未来,人们身边会有很多屏幕,随时随地镜像。

可穿戴设备离不开数据分析,但我觉得在产品早期应该先做产品,再做大数据,比如你售价三百,但是外观给人感觉像三千,那消费者也会积极购买。至于云服务,数据少的时候可以用,但达到一定规模后,你会发现它们无法满足你的运算需求,这时你就要自己搭;之后,随着硬件投入的增加,你就要在自备和租用二者之间做出成本上的权衡。

很多人让我们等到苹果、谷歌的手表出来后再做,我觉得不能等,我们是抱着一颗逆袭的心的,而小公司想逆袭就得死磕,没有巧路,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