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连线insight(ID:lxinsight) 作者:王慧莹
2025年,瑞幸和库迪走上了两条路。
今年1月份,眼尖的网友发现瑞幸悄悄涨价了。“生椰拿铁29元一杯涨到32元了”,成都、绍兴、深圳等地网友表示瑞幸多个单品今年年初起平均涨了约3元。
但也有一些网友对比发现,瑞幸咖啡并非全国统一价格,不同门店咖啡的原价有所不同,比如普通拿铁有的门店原价一杯26元,有的29元。
尽管对此次涨价瑞幸方面尚未有官方的回复,但瑞幸不是第一次涨价。2020年,瑞幸的全线产品曾上调2-3元。
这也意味着,曾经宣称9.9元营销活动持续至少两年的瑞幸,正在悄然告别9.9元时代。
相比之下,库迪,依旧在坚持9.9元策略。
2月13日,库迪宣布全面升级“触手可及”计划,推出便利店型,进军便利店行业。至此,升级后的库迪同时拥有咖啡店店型、便利店和店中店三种店型。
次日,一场媒体沟通会上,库迪CEO李颖波被问起9.9元促销问题时,李颖波回应,库迪已经在2024年5月开始进入盈利状态,9.9元促销能够坚持很长时间。
曾经焦灼于9.9元价格战的瑞幸和库迪,如今一个告别9.9元,走上涨价的道路;一个即便是加码多元化产品布局,也要坚持9.9元低价。
实际上,这样的变化也不难理解。
于瑞幸而言,作为上市公司,瑞幸必须要考虑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目前,伴随全球咖啡豆期货价格在近年来持续攀升,瑞幸的运营能力也在上涨,持续的价格战让瑞幸有些力不从心。
于库迪而言,9.9元曾是其初入咖啡市场的引流利器,在能保证现金流盈利的情况下,持续的9.9元促销有助于其抢到更多消费者,也能吸引更多的联营商助其扩大规模。
这场围绕咖啡的战争不会结束,只会越来越激烈。
01
瑞幸涨价,库迪却还“紧咬不放”
9.9活动持续不到两年,瑞幸开始挥手告别咖啡的“9.9元时代”。
2025年开年,瑞幸涨价的消息在咖啡爱好者群体中引发了不小的波澜。消费者们发现,瑞幸部分产品的原价上调了3元左右,例如原价29元的生椰拿铁涨到了32元 ,23元的美式咖啡涨到26元。
与此同时,曾经备受欢迎的9.9元优惠券使用门槛也大幅提高,每周仅可领取一张,适用范围也缩减至特定的几款产品。在直播间,瑞幸也不再把9.9元作为主要的宣传卖点,取而代之的是定价11.9元、12.9元的产品。
瑞幸涨价,已经几乎成为外界的共识。放弃大范围9.9元促销的背后,是瑞幸必须为自身的成本负责。
不容忽视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咖啡豆价格攀升是瑞幸涨价的关键因素。
2月11日,美国纽约洲际交易所(ICE)的阿拉比卡咖啡期货价格突破每磅430美分,创下47年来历史新高,近一年的涨幅高达118.57%。据Wind数据,仅在2024年,美国ICE咖啡期货的累计涨幅就达到了约70%。
上游原料传导到下游,一杯咖啡的原料成本自然会增加。今年以来,包括韩国星巴克在内的多家咖啡品牌都宣布涨价。
除了原材料成本,瑞幸的运营成本也在不断上升。瑞幸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店铺租金及其他经营成本较2023年同期增长60.3%,配送费用同比增长57.9%,材料成本同比增长24.9%。
原料成本和运营成本的双重压力下,涨价成为了瑞幸维持利润的一种手段。
要知道,长达两年的9.9元价格战虽然让瑞幸抢到了更多单量,即便是在前期用规模效应和供应链降本增效,但长久来看,激烈的价格战依旧给瑞幸带来财务指标上的风险。此番涨价,无异于未雨绸缪。
对于9.9元的咖啡价格战,曾经的瑞幸态度很坚决。
2023年4月,二季度财报会议上,瑞幸CEO郭谨一表示,瑞幸决定将9.9元感恩回馈活动常态化进行下去,此次活动将至少持续两年,以“让利消费者”。
彼时,先是定向为库迪咖啡新开业门店附近的瑞幸咖啡门店发放9.9元优惠券,后来又在开出万店规模后让每个用户每周都能用9.9元买到一杯瑞幸咖啡。
9.9元的魔力有多大?
2023年二季度,瑞幸打了一场“翻身仗”。当季财报显示,瑞幸付费用户创新高,单季度营收首次超过星巴克,归母净利为9.9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低价不仅没有影响瑞幸的盈利能力,还带来了更多交易量。
同为这场价格战的主角,库迪当年也吃到了9.9元的红利。
回顾库迪的价格战姿势,最初是以8.8元/杯的开业大促进入市场,随后以“9.9元”的低价闯入市场,闪电般的开店速度,让库迪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和联营商,而联营商撑起的规模效应,成为库迪9.9元策略的重要支撑。
2月14日,库迪媒体沟通会上,李颖波提到,库迪咖啡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库迪在服务费方面的收入。
“库迪的9.9元策略并非依赖外部输血,而是通过成本控制和规模化运营实现了正向现金流,这也是库迪能长期坚持9.9元策略的原因。”
之所以坚持9.9元策略,在库迪看来,9.9元已经是全民咖啡消费的重要价格带,对于普及咖啡消费、提升咖啡产品的渗透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场道路方向上的分野,早在去年就初露端倪。去年5月,库迪对外表示已做好“全场9.9元促销”三年的准备。相比之下,瑞幸在去年12月的一场内部沟通会上,郭谨一表示:“9块9能不能卖,取决于卖什么产品,在什么场景下卖,在什么成本结构下卖。合理的价格结构下面,有些产品是可以卖9块9的。”
两年过去,瑞幸以涨价寻求增长、保持业绩,库迪却走上了一条更为坚定的价格战之路。这场表面是价格战,本质是规模战和供应链之战的竞争,或许也将有新的走向。
02
走“咖啡+”模式,库迪要再次冒险?
“冒险”、“激进”是外界平价库迪时,经常提到的词。突破万店规模后,库迪依旧保持着激进的开店风格。
2024年10月,库迪正式启动“触手可及”咖啡计划时,库迪喊出2025年底实现门店总数5万家的目标。
前不久,库迪再次重申了2025年开出5万家门店的目标。结合2024年10月突破万店的动作,库迪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未来的10个月中要开出将近四万家门店,每天要开出百余家。
这无疑是个不小的工程,库迪也再次印证了其激进的开店模式。围绕这个目标,库迪全面升级了“触手可及”计划。
具体而言,库迪推出全新的“便利店”店型。便利店店型的特点在于,除了咖啡销售,还将涵盖中式面点、便当等常规便利店产品。
李颖波在接受采访时称,库迪便利店的逻辑就是用喝咖啡的流量吸引到便利店来购物,因为咖啡为刚需、高频且稳定的生意,如果以咖啡为主题去搭载便利店,将直接给便利店带来庞大的私域流量。
单从便利店增长上看,这也是个不错的零售业态。尼尔森IQ发布的2024年12月快消市场监测数据显示,在零售渠道中,大超市、小超市分别下滑了3.9%和2.6%,便利店则保持着2.3%的增速。
单从市场规模上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毕马威中国联合发布的《2024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大陆便利店总数达32.1万家,同比增长7%,与之前31%、18%的增速相比已显著放缓。
这也意味着,库迪加入的是一片红海市场。作为跨界玩家,库迪能否在便利店竞争中抢到蛋糕是个未知数。另一个方面,以往,消费者习惯了在便利店中买咖啡,如今库迪在咖啡店中开便利店,消费者心智的教育也需要很长时间。
至此,库迪的门店业态包括咖啡店、便利店和店中店三种店型。库迪介绍,咖啡店合并了原有标准店和快取店的功能;便利店以咖啡为主题,并选取常规便利店的部分产品品类;店中店将承担其在去年5月推出的便捷店的功能,植入到关联的连锁业态,比如连锁餐厅等。
各类业态看起来各司其职,但目标是一致的,即用“咖啡+”的模式开出更多门店,吸引更多消费者。
回顾这几年库迪的开店策略和产品策略,库迪的尝试有很多。
早在今年1月,有媒体报道库迪咖啡传出部分门店卖便当的消息:销售“热食便当”“早餐面点”,其中包括13.9元狮子头饭套餐、14.9元鸡腿饭套餐等,只是该业态未大面积铺开。
去年5月,库迪咖啡推出了店中店,也就是便捷店模式,10月又联合美宜佳、华莱士和苏宁易购等企业,在其门店中植入迷你库迪门店,以此继续铺点占位。
在产品上,库迪也在坚持低价策略的同时,不断拓展边界。
据库迪介绍,此次升级后的咖啡店和便利店将增加冰淇淋、西式现制蛋挞、西式烤肠等热销引流品类。此外,便利店还将销售包括中式面点、便当在内的常规便利店热食产品。
拓展产品的核心在于覆盖更多高频场景。比如,早餐面点覆盖上午时段,热食便当瞄准午晚餐需求,与咖啡消费形成互补。
无论是哪一个业态,背后蕴藏的都是库迪扩张的野心。不能忽视的是,高速扩张之余,更重要的是库迪要梳理好品牌与联营商的关系。
去年年底库迪便捷店就曾因为拓店问题暂缓扩张。李颖波在此次媒体沟通会上也提到,便捷店拓店时,“有的没有库迪咖啡自己的门头、有的店里的工作人员没能熟练掌握咖啡的制作流程等,导致消费者消费体验和公司的品牌形象受到影响。”
尤其是在产品和场景的拓展上,从做咖啡,到做便当,再到做便利店品类,除了联营商心智上和工作能力的转化,更考验的是库迪背后的供应链能力。
库迪向连线Insight透露,供应链对库迪来说不是困难的事情。库迪已经有完整的便利店产品采购团队,包括食品研究、热食加工、工厂管理等。另外在运营上,我们已经搭建好作为基层架构的互联网技术体系。
这些年,库迪一直都走在冒险的路上。想要完成今年年底开出五万家店的目标,库迪还有80%的路要走,如何在拓展业务的同时,保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多元化发展的协同效应,将是库迪咖啡未来面临的核心考验。
03
规模之战,到了胶着时刻
从大力发展店中店,到卖便当、开便利店,库迪的一系列动作都指向了规模扩张。这也是当下的咖啡赛道激烈最为竞争的领域。
咖啡的市场规模仍在继续扩大。据《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中国咖啡市场快速发展,预计2024年末有望突破3000亿规模;且年人均年咖啡消费杯量从2016年的9杯增长至2023年的16.74杯。
逐年增长的市场规模之下,万店已经满足不了咖啡品牌的野心。
尽管五万家店,看起来是个激进的目标,但库迪认为咖啡市场容得下这个目标。李颖波曾在36氪WISE 2024大会上表示,中国咖啡市场经过过去七年成长,人均年咖啡饮用量从6杯增长到现在15杯,但香港地区现在是200杯,欧美地区年人均消耗量是400-600杯。未来中国大陆市场一定会走到100杯、200杯的水准,对应支撑的门店数量级一定是百万级,而目前中国前十家咖啡品牌总门店数没超过5万家。
要知道,库迪自成立以来,就试图在短时间内与瑞幸等老牌咖啡品牌分庭抗礼。
回顾库迪门店数量增长, 2022年10月首店开业后,仅用了一年时间,库迪门店数量就突破了 5000 家;又过了一年,到2024年10月,库迪门店数量成功突破1万家 。
库迪的狂奔,也在倒逼瑞幸扩张的步伐。2023 年,瑞幸全年新增门店8034家,较2022年底的 8214 家几乎翻倍;2024年7月,更是突破两万家。
市场竞争的有趣之处在于你追我赶。瑞幸突破两万家门店后,咖啡市场的规模之战也随之到了更为胶着的时刻,库迪规模之战的压力在增大。
这也是库迪频繁拓宽边界的原因。相比单纯做咖啡,多元化的业态能为联营商提供更多盈利点,以此吸引更多联营商。
本质上,这背后的逻辑在于,想要吸引联营商,就要让联营商赚到钱,联营商赚到钱后,才能成为品牌扩大规模的底气。
以库迪此次推出便利店店型为例,这种模式将咖啡与便利店的业务相结合,为联营商提供了更多的盈利品类。李颖波表示,便利店是满足用户即时需求的核心场景,而咖啡作为高频刚需消费品,两者天然契合。
通过 “咖啡 + 热食 + 零售” 的组合,库迪希望提升单店效能,覆盖消费者全天候的吃喝需求 。对于联营商来说,这种多元化的业务模式能够增加店铺的客流量和销售额,提高投资回报率,从而吸引更多人加入库迪的阵营。
回过头来看瑞幸此次的涨价,背后也是市场竞争在推动。
尽管瑞幸已经在门店规模和市场份额上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但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单纯依靠扩张门店数量来实现增长的空间越来越有限。
因此,瑞幸到了规模化之战的精细化运营时刻。比起低价促销,在产品同质化的当下,通过更高质量的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真正留住客户是现阶段的瑞幸需要做的。
如今瑞幸和库迪走上了两条道路,这背后是因为两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一个想要市场,一个想要利润,不过从长远来看,二者对规模的追求是相似的。进入新的阶段,对谁而言,都是个不小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