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大王亲妹,要带着180亿独角兽去IPO了
2025-02-10 15:20 正力新能

2玻璃大王亲妹,要带着180亿独角兽去IPO了

来源:融中财经(ID:thecapital) 作者:冯晓亭 编辑:吾人

又是一则关于苏南县城独角兽的消息。

近日,来自江苏常熟的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力新能”)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其仍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由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成立于2019年的正力新能,短短几年间便在动力及储能电池领域崭露头角,早已是业内“明星独角兽”——作为国内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正力新能以市场需求和技术驱动开发多元电池产品组合,主要专注于用于电动汽车(EV)的电池产品的销售。提供电芯、模块、电池包、电池簇、电池管理系统的一体化方案,致力于拓展电化学产品在陆海空互联(LISA)下的大规模应用。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在中国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八个月,按动力电池装机量计,正力新能在动力电池市场排名第9名;同期,按动力电池装机量计,公司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市场排名第8名,在三元动力电池市场排名第9名。

更具意义的是,这头独角兽并非诞生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是来自苏南的常熟——这座由苏州市代管的江苏省辖县级市。

与此同时,正力新能也是常熟首家独角兽企业,使得后者在独角兽企业上实现了零的突破。而倘若赴港IPO进展一切顺利,常熟在二级市场的“常熟板块”也将再增一员猛将。

01

180亿县城独角兽,“玻璃大王”胞妹造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动力电池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力量。正力新能,无疑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来自江苏县城常熟的正力新能,成长速度无疑让人咋舌,短短数年间成长为估值超180亿元的独角兽企业,并在成立的第五个年头启动上市进程。这一切,自然离不开站在其背后的掌舵者——被誉为汽车供应链领域“铁娘子”的曹芳,值得一提的是,曹芳还是“玻璃大王”曹德旺的胞妹。

招股书显示,曹芳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且曾在福耀玻璃任职多年。数据显示,曹芳于1987年便在福耀玻璃任职,一开始担任销售部经理,后于1994年至2014年期间担任福耀玻璃董事及副总经理。

有意思的是,在曹芳于2014年卸任福耀玻璃副总经理一职时,彼时福耀玻璃发公告给出的解释是,“曹芳女士因个人年龄原因”。

图/福耀玻璃公告 融中财经截图

的确,生于1958年的曹芳,在2014年已经56岁了,也已到了法定退休的年龄。但实际情况是,“铁娘子”曹芳生来便不是热衷于“躺平”的人。

2013年3月,彼时55岁的曹芳与福耀玻璃高管陈继程共同创办新中源创投,从事风险投资。公司成立后不久,与丰田汽车公司、Primearth EV Energy株式会社、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常熟成立了新中源丰田,为丰田的混动、插混车型提供电池系统。其间,曹芳担任新中源丰田董事长。

凭借在电池领域的丰富经验,2016年8月曹芳与陈继程又共同创办正力投资,从事电动汽车核心部件领域的投资。2016年12月,正力投资与蔚然(南京)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蔚然南京”)共同出资15亿元设立苏州正力新能源,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及储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上述两位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65%和35%,后于2022年,蔚然南京将所持35%股权全部转让予正力投资。

蔚然南京与正力投资之间股权转让,乃为后话。眼下需将目光放置于正力投资在2019年的一笔投资出手。

2019年2月11日,正力投资以1.6亿元认购江苏塔菲尔6.78%的注册资本,对江苏塔菲尔进行少数股权投资。江苏塔菲尔也非寂寂无名之辈,其创始人龙绘锦曾入职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电动汽车电芯工程部,负责动力电池寿命预测与改进的工作,而ATL正是宁德时代CATL的前身,换言之,江苏塔菲尔的创始人具有宁德时代的基因。

入股江苏塔菲尔后,2019年2月26日,正力新能在常熟正式重组成立,正力投资及江苏塔菲尔分别持有公司70%股权及30%股权。

此后数年,又经过一系列改制、融资后,截至最新招股书截止日,曹芳为正力新能董事长,陈继程为正力新能总经理,二人通过正力投资、新中源创投、正力咨询等,控制公司48.56%的股权,又通过一致行动人协议,控制16.04%的股权,合计控制正力新能64.60%的股权。

其他投资者中,华福投资持股6.94%;东南产投持股5.02%;中金上汽新兴产业基金持股1.65%海松资本持股2.47%。

值得一提的是,“玻璃大王”曹德旺也入股了胞妹曹芳的公司。招股书显示,福建耀华持有正力新能2.52%的股份,而福建耀华由三益发展有限公司持有73.56%的权益,三益发展则是由曹德旺全资持股的公司。

从融资情况来看,正力新能成立以来,共完成了两轮融资。

2022年7月,其获得了海松资本、南京江宁、中金上汽新兴产业基金、东南新能等11家机构共计24亿元的A轮投资。于此次融资后,正力新能以144亿元估值晋升独角兽行列。

后又于2024年7月24日,即向港交所递表的前夕,正力新能完成了合计10亿元的B轮融资,在此轮投资过后,正力新能的估值进一步来到了182亿元。

如今,这头来自常熟的独角兽,已行至二级市场大门前。

02

长于常熟

正力新能的故事,始于苏南县城常熟。

常熟,这个昔日的鱼米之乡,近年来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正成为新能源产业崛起的热土。而正力新能,正是在这片热土上孵化成长起来的独角兽企业,其背后的故事,不仅是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的传奇,更是常熟这座城市产业布局与政策支持的生动注脚。

早在多年前,作为鱼米之乡的常熟强于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传统产业,但近年来,常熟抢抓机遇,加速竞逐新赛道,积极培育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全力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2023年3月,苏州市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推进大会在常熟召开。会上,《苏州市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并提出力争到2025年,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和创新应用示范区,苏州市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新增产值超10亿元企业30家、超20亿元企业20家、超50亿元企业5家、超100亿元企业1家。

会上,常熟政府表示,常熟将全力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力争到2025年全产业链聚集重点企业超150家,产值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力支撑苏州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正是在这样的政策支持和产业环境下,位于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动力电池企业正力新能,得以迅速成长。

2024年前八个月,正力新能实现营业收入28.58亿元,同比增长33.6%;亏损1亿元,较上年同期有较明显收窄。换言之,尽管企业发展保持迅猛发展,但正力新能仍未扭亏为盈。

“由于新企业尚未能利用规模经济效益并达到最佳运营效率,这种激烈的竞争导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新企业平均有三到五年处于净亏损状态。”正力新能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表示,公司预计2024年将继续录得净亏损,公司将通过增加销售收入、加强成本管控、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等措施,以期在2025年实现盈利。

正力新能自2019年成立以来的数年,既是其技术创新的历程,也是其市场拓展的征程。

自2019年正式成立以来,正力新能迅速在动力电池领域崭露头角。2021年,常熟正力新能基地(一期)投产。此后,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产品。2023年,公司推出“三高一快”航空电池和“乾坤系列”电动车电池包。2024年,公司又推出“骐龙系列”电动车电池包,主打性价比。这些产品的推出,不仅体现了正力新能在技术创新上的实力,也为其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时向二级市场发起二次冲击的独角兽正力新能,不过是常熟这座县级市在新能源产业布局中的一个缩影。

过去数年,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熟的产业环境和政策支持,常熟吸引了众多新能源企业在此落地生根。正力新能的成功,不仅是其自身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的结果,更是常熟这座县级市在新能源产业崛起的生动体现。

03

“3000亿”常熟,正排队IPO

沿着正力新能身后望去,也有一支常熟军团在排队IPO。

2024年10月,江苏省科技厅公示了2024年度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拟入库企业名单,其中常熟共4家企业拟入库,位居苏州第二。

据了解,该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是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遴选一批符合国家战略、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入库培育,旨在畅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渠道,助推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对接。

上榜企业,也各具特色。

如苏州汇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原创授权发明专利47项,数量居国内窑炉行业第一。公司主要从事先进智能工业窑炉成套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包括推板炉、辊道炉、网带炉、真空炉等各种类型的智能工业窑炉。

苏州宏瑞达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则是全球领先的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光伏智能装备整线解决方案制造商。目前产品已远销美国、韩国、泰国、印度、越南、土耳其和埃及等23个国家和地区。

彼时常熟政府表示,“接下来,常熟将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梯队化培育,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力企业上市提速,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具有意义的一幕就发生于近日,2月5日,常熟市统计局表示,2024年常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79.1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

简而言之,常熟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GDP突破3000亿元,成为中国第五个达到这一里程碑的县级市。3000亿元这个数字的含金量——苏南小县城常熟,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贡献了超过全国千分之二的GDP。

在产业布局上,常熟坚持以前瞻姿态,对标国际一流水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不断塑造新优势,打开新空间,提高常熟现代产业体系“含新量”。

目前,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是常熟三大支柱产业。除此之外,常熟也紧跟时势,抢抓苏州通用机场落地机遇,积极“卡位”低空经济新赛道,明确发展定位、目标、任务。具体看,今年1月21日,常熟经开区首个低空体验中心“格物科技低空体验中心”举行揭牌仪式并首飞成功。这是继2024年10月12日常熟至上海浦东机场的低空载客航线成功试飞后,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再上新”。

对于正力新能所处的新能源产业,常熟近年来也在全力打造产业链条完善、创新资源集聚、核心竞争力强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在其发于2024年的《常熟市新能源产业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中,便提及,“靠前做好企业上市辅导等工作,支持优质新能源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年内力争新增报辅导、报交易所企业2—3家。”

常熟发布于2023年底的数据显示,目前市内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7家,总市值超过1200亿元,同时有过会在会企业4家,省证监局在辅导企业5家,上市后备库企业100家。

那么,期待在2025年,二级市场的“常熟板块”愈发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