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联手,常州诞生一个IPO
2024-06-26 18:35 永臻科技

2夫妻联手,常州诞生一个IPO

来源:天天IPO(ID:pedailyIPO) 作者:杨继云

今天,常州跑出一个新能源IPO。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今天(6月26日),永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永臻股份)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发行价23.35元/股,开盘涨超90%,市值一度100亿元。

这是一个夫妻联手创业的故事。十四年前,汪献利和邵东芳来到常州创办永臻股份,开始了在光伏领域的摸爬滚打。一路走来,永臻股份身后集结一支投资人队伍,浮现了高瓴、君联资本、涌铧投资、金坛控股等身影。

回首2024年至今,站上A股敲钟舞台成为了愈发珍贵的一幕。

70后夫妻缔造一个IPO

时间回到2005年,26岁的汪献利和妻子邵东芳一起在辽宁创办了大石桥市华通模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光伏铝型材模具加工。数年后,他们又创办营口永利科技公司,进军光伏边框行业。

随着光伏大时代的开启,汪献利和邵东芳转战新能源重镇——江苏常州,这里成熟的光伏产业集群优势,让他们看到了机遇,于是在2016年开启第三次创业,永臻股份正式成立。

官网显示,永臻股份主要从事绿色能源结构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应用,更详细说,即铝合金光伏结构件制造商。光伏边框是光伏组件的重要辅材,主要用于固定、密封太阳能电池组件,从而便于光伏组件的运输及安装。

正是这样一类产品,为永臻股份贡献9成以上的营收。根据招股书,2021-2023年,永臻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9.52亿、51.81亿及53.9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5.13%。同期净利润分别为9472.70万、2.46亿、3.7亿。

目前,永臻股份拥有江苏常州、辽宁营口、安徽滁州、安徽芜湖四大生产基地,总占地规模1250亩,可年产24万吨光伏边框,拥有近9000万套光伏边框的产能。24万吨是一个什么概念?以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345GW计算,光伏边框年需求量约215万吨,公司市场占有率约为10.73%。

值得一提的是,永臻股份的客户稳定集中在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阿特斯、晶科能源、通威股份等光伏头部企业,而其中不少客户(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等)也都在永臻上市前进行投资,成为了股东。

根据招股书,汪献利、邵东芳夫妇合计直接持有52.33%的公司股份,为公司实控人,其中,董事长汪献利一人持股49.52%。创业十余年,这对夫妇迎来人生第一家上市公司。

高瓴为第二大股东,投资往事

永臻股份背后,一众投资机构浮现。

透过招股书,高瓴和君联资本的身影浮现,此外投资方还包括金石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基金、涌铧投资、中泰创投、正信资本、纳米创投、金坛控股,以及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等产业投资方。

事实上,永臻股份直至2021年才开始接受外部投资。2021年12月,包括高瓴、君联、金石基金、中泰创投等在内的投资方共同出资5500万元,永臻股份完成了新一轮增资。招股书显示,高瓴睿恒在IPO前持股15.63%,为永臻股份第二大股东;君联资本通过君联嘉茂、君联相道共持股12.5%,为第三大股东。

这当中有着一段插曲——完成投资后,高瓴在数字化转型、组织人才升级等不同纬度,为永臻股份提供了深度服务。尤其是高瓴DVC数字化团队,从2022年初开始进驻永臻股份业务一线,协助解决数字化升级这一迫切需求。

彼时,永臻生产能力出色、订单稳定且在持续扩产中,但数据这一重要资产还未能充分转化为生产经营中的有效助力,永臻希望高瓴能帮助他们将新工厂建设为数字化、智能化的灯塔工厂。

最终,高瓴DVC团队驻扎到企业超过一年时间,通过调研、问题摸排,梳理出生产全流程141个步骤里的2000多个指标,帮助企业共同完成了新工厂MES系统的搭建和落地。

这一段往事,永臻科技CEO汪献利印象深刻:“当时高瓴DVC数字化团队克服疫情影响,深入业务一线,分析现状,发掘企业变革的数字化力量,找出业务痛点,提出数字化转型建议,为企业发展长期赋能。未来希望高瓴DVC数字化团队继续支持永臻集团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工厂建设工作。”

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则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以永臻为代表的制造业企业身上内驱的迭代与进化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多元化的市场布局、以及数字化与精益生产等方式来不断应对挑战,穿越周期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这也是高瓴在制造业升级方向的典型投资案例。一直以来,高瓴围绕的都是「技术驱动下的产业创新」这条投资主线,因此,无论是早期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浪潮,还是后来的生命科学创新,再到近年来的科技与制造业升级,均是高瓴在不同时期的关注重点。

通过长期的产业研究,高瓴挖掘到了一批和永臻有很强共性的实体企业:他们身处二三线(甚至三四线)城市,是关键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在细分领域做到最强的同时保持着技术创新与进化内驱力。循此逻辑,高瓴还投资了包括创鑫激光、深视智能、天科合达、诺德凯、OSW、仁洁智能、液流储能、宿迁时代储能、微导纳米等在内的一系列在高端制造、低碳转型等产业链投资中的代表企业。

珍惜每一个IPO

此时此刻,A股每一个IPO都来之不易。

回想2024年初,证监会再度释放资本市场强监管信号,聚焦严把IPO准入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重点突出发行上市审核监管全链条把关。在此背景下,中企IPO市场总体延续阶段性收缩的态势。

一级市场也交出了5年最冷IPO成绩单。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企境内外上市46家,同比下降52.6%;A股共有30家企业上市,同比下降55.9%,其中有VC/PE支持的仅有24家——创下近5年来新低。

不久后,备受瞩目的政策出台: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共9个部分,简称资本市场新“国九条”。

新“国九条”提出了未来5年基本形成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框架,同时表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如提高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以及加大退市监管力度,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多个维度。

5月31日晚间,上交所公告称联芸科技IPO首发过会,这是新“国九条”出台后A股首家过会企业。在此之前,A股一度超3个月没有IPO公司接受上市委的审议,期间5月16日马可波罗首发申请遭遇暂缓。

伴随着上市审核从严把关,我们也看到大量的企业主动撤回申报材料。截至目前,今年已经有超250家IPO企业撤回了申请。

不久前,一位本土创投大佬在演讲中说到:“今年来的各种调控和市场出清对行业影响较大,尤其是退出进程放慢。作为投资机构,我们每年大约有逾10家公司退出,今年能够达到5家以上退出的投资机构就算不错了。”

放眼望去,退出已经成为一级市场最焦急的事。6月19日,《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发布,当中着重强调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机制,包括: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优化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政策。于大家而言,当前最理想的退出渠道还是IPO。

此情此景,每一个IPO都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