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搞了个天使基金,投了一家飞机制造器
2023-09-13 10:57 合肥 创投圈

2合肥搞了个天使基金,投了一家飞机制造器

来源: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张淼,编辑:吾人

合肥模式正在升级,要升级成“创投城市”。

合肥天使基金又出手了!

近日,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轮近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由南京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领投,合肥市天使基金跟投,老股东蓝驰创投追投增持。

该公司官网显示,零重力飞机工业是一家院士领军、技术领先的载人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创新型企业。本轮融资将用于零重力旗舰机型ZG-T6后续研发试飞、其他机型量产及适航等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零重力飞机的总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而合肥市天使基金跟投了此次融资。合肥市也被坊间称为“最佳政府投行”,在创新创业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和潜力,不仅仅有众多海内外知名VC/PE将合肥视为投资热土,合肥市也出资设立了众多国有属性的天使基金投资优质企业,合肥市天使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合肥市天使基金投资落地合肥的创新创业企业的模式,也被统称为“合肥模式”。该模式是以国资平台为基础,以股权投资为着眼点,通过投资、组建基金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当地产业。科大讯飞、京东方、长鑫半导体、华米科技、蔚来汽车......,这些都是“合肥模式”下成长起来的知名企业。

2022年初,合肥设立了200亿政府引导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各类专项基金,支持合肥科技创新发展;2022年6月,合肥又提出了“创投城市计划”;今年2月,合肥出台相关文件,要打造“科大硅谷”风投创投街区,积极引进全球各类有影响力的基金管理机构落户“科大硅谷”核心区,力争全区基金管理规模达到 3000 亿元;今年8月,合肥又出台了相关文件,要加大总部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

合肥模式正在升级,要升级成“创投城市”,这在我国省会城市中是“独一份”,如果成功将成为城市推动创投的样板城市。

01 合肥市天使基金的投资版图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合肥市天使基金有限公司的投资版图!

相关资料显示,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于2017年由和合肥市政府发起设立,由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负责管理,基金主要投资符合合肥市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为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应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等领域,在合肥地区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孵化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合肥市天使基金目前对外投资的企业有162家,大多数是小微企业。从行业种类来观察,科技行业有68家,占比41.98%;制造业有35家,占比21.6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29家,占比17.9%;批发业和零售业有13家,占比8.0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有11家,占比6.79%;金融业有6家,占比3.7%。

由此可见,科技是合肥市天使基金的投资重点,其中不乏一些有潜力的公司。比如中恒微半导体,该公司是一家专业设计﹑制造和销售IGBT,SiC功率半导体模块、组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IGBT模块产品的电压等级涵盖600V-1700V,电流等级涵盖75A-950A,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电机驱动、电源应用、风力发电等领域。

该公司目前已完成4轮融资,除了合肥市天使基金持股比例为5.09%之外,安徽省创新成长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合肥高新科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这样的安徽省级或合肥市级创投基金也均持有中恒微半导体的股份,足见其受当地的重视程度,也说明合肥当地的政府创投基金众多。

另一家有名的被投公司是合肥海图微电子,这家公司目前是集成电路赛道的独角兽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海图微电子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高速、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研发、设计和销售的硬科技公司,由富煌集团、海归技术团队、中国科大创新团队联合组建。在高新创业园的创新沃土上,海图微电子快速成长。2019年,企业获评合肥市高层次人才团队;2020年,首款芯片HT8001/8002成功点亮;2021年,获“合肥高新区深科技企业”“合肥高新区雏鹰企业”等称号,成为国家高新技术。

2023年8月,合肥海图微电子有限公司完成了由安徽省铁路基金、合肥建投资本、合肥产投资本等联合投资的数亿元Pre-B轮股权融资,用于加大多款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量产规模,并基于新工艺平台加大在机器视觉、汽车电子、医疗领域的CIS产品研发投入。加上2022年底完成由金通资本、毅达资本、兴泰资本联合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海图微电子已经获得合肥市级所有产业投资平台同时投资。

目前合肥市天使基金持有海图微电子的股份为6.92%,是第三大股东。

合肥市天使基金庞大的投资版图只代表着合肥市国有基金投资优质企业的一部分,“合肥模式”孕育了庞大的由政府引导的投资版图。

02 “合肥模式”成就了合肥

合肥地处我国中部,虽是省会城市,但经济发展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滞后的。直到2008年,合肥市政府的一个极具创新意识的举动,将合肥的经济驶向了快车道。

彼时,合肥市政府拿出了三分之一财政收入,引进了当时亏损超过10亿元的京东方。对京东方的投资,日后为合肥带来了100多亿的收益,也是“合肥模式”的开端。

“合肥模式”归纳起来就是以政府基金为主导,撬动资本,以资本引入产业,进而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同时,“合肥模式”中对人才资源相当重视,合肥市经常从当地大学招揽专业人才,鼓励政府机关、大学院系和企业之间通过交流建立信任和网络。另外,“合肥模式“的主产业链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从京东方开始合肥便一发不可收拾。2016年,合肥产投与兆易创合作启动总投资1500亿元的长鑫存储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经过多年发展,长鑫存储目前已是我国最大的制造DDR4和LPDDR4内存芯片的厂家,并且正在计划科创板IPO。

2020年,合肥市政府再次出手,向处于困境中的蔚来投资70亿,帮助其走出了至暗时刻,蔚来为了回报合肥,将总部设在了合肥。

合肥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当重视,先后引入比亚迪、大众等整车企业。同时合肥力求打造一个完整的汽车供应链,目前已经集聚了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巨一动力等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在新能源时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十分重要,合肥积极培育或引进了科大讯飞、杭州宏景智驾、合肥四维图新、华为和百度等相关企业。

正是因为合肥模式的助力,合肥才能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并且朝着“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目标迈进。

除了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新兴产业在合肥的蓬勃发展,合肥的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三个产业入选了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合肥从无到有,正在书写一个新的产业传奇。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十三五”末,合肥国资累计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超1200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超45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投资近5000亿元。

“合肥模式”为合肥带来的回报是巨大的,它不仅仅表现在投资回报,更是带动了城市经济层级的提升,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同时,也激活了众多产业。2007年合肥的GDP仅为1334.20亿元,在全国排名56位,到2021年,合肥的GDP达到了11412.8亿元,全国排名跃升至19位,成为近十年我国重点经济城市中GDP增幅最大的城市。

“合肥模式”的成功也为合肥带来了人口的增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2010-2020年,合肥常住人口增加191.3万人,近两年的增速更是排在了长三角地区的前列。

相关专家指出,合肥之所以能够从全国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是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为的政府体现在:一是顶层设计上把方向。持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规划,做好前瞻性布局,保证规划方向和产业政策的连续性。二是国资引领上把决策。依托3家国资平台,灵活运用参股基金广泛撬动社会资本,很好地发挥了国资引导作用。

03 推出“创投城市计划”

“合肥模式”的成功给了合肥动力,一个更大的计划“闪亮登场”。

2022年6月18日,合肥推出了“创投城市计划”,这被外界视为“合肥模式”的升级版。

“创投城市计划”将以基金为抓手,聚集资本、挖掘项目、判研项目、匹配项目与资本。

为了该计划能成功完成,合肥设立总规模200亿元市政府引导母基金,力争5年内培育5-10家领先的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引进不少于50家行业领先的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实现备案基金管理规模不少于5000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

去年,该基金与100余家国内风投创投机构进行了密集式洽谈,对接项目208个,包括红杉资本、毅达资本、华润资本、中金资本、中信建投等头部VC/PE悉数在列。

目前,该引导母基金下参股的各类基金共49只,规模已达1602亿。

合肥市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克贵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之前“合肥模式”投的项目,无论是京东方还是蔚来,都是先有项目,再通过政府财政资金,招引项目落户,属于“以招代引”。而“创投城市计划”,是通过设立政府引导母基金,广泛利用参股基金,筛选优质项目。然后,再通过“线上+线下”的项目资本对接平台,吸引更多市场化基金参与。一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二来项目路演就是辅助政府对项目进行更为严谨的尽调和研判。”

2023年年初,合肥又召开了工作推进会,要求将“创投城市计划”工作常态化、系统化、品牌化。据统计,今年1到7月,合肥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共开展“创投城市计划”项目资本对接活动134场,362个产业项目利用平台进行了融资对接,成功为科力北斗、北京茗泽、正弦空间等企业争取到融资支持。85个项目获得融资支持48亿元,撬动总投资732亿元。

2023年8月22日,合肥市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合肥市支持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合肥要围绕“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提升质量”,加大总部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支持在肥企业打造制造基地+研发中心、销售中心、上市主体、供应商集群、配套基金“1+5”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总部企业数量超过150家,实现三年翻一番,成为长三角总部经济重要集聚地。

通知中明确将给予总部企业的支持政策,包括荣誉奖励、多做贡献奖励、核心员工激励、产业链对接和场景应用支持、办公用房支持等。

“合肥模式”升级,正在进行中,一座“创投城市”正呼之欲出,将成为一些致力于创投城市的样板。

其实当前在中国经济转结构的情况下,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城市也学起了合肥,争当城市投行,甚至广州、南京这样的发达城市也在学习合肥。目前,政府出资已占中国创投行业LP资金规模的半壁江山,城市投行化发展蔚然成风。如果中国能有更多的“合肥”,那么中国一定能在科技创新、数字转型等面取得突破,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